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和张心田咏史三首·其三吴主权》
《和张心田咏史三首·其三吴主权》全文
清 / 牛焘   形式: 七言律诗  押[东]韵

龙盘虎踞大江东,名士英流指顾中。

碧眼坐承孙氏业,青年还逊伯符风。

千秋铁瓮天垂堑,万里金汤壁烧红。

一自都亭通魏使,两朝王气付牢笼。

(0)
鉴赏

这首诗以历史为背景,描绘了三国时期吴国的兴衰与权力更迭。首句“龙盘虎踞大江东”运用了比喻手法,将吴国的地理位置比作龙盘虎踞,形象地展现了其险要的地势和战略价值。接下来,“名士英流指顾中”则赞美了吴国聚集了众多杰出的人物,暗示了其文化与人才的繁荣。

“碧眼坐承孙氏业”一句,描述了孙权继承并巩固了孙氏的基业,这里的“碧眼”可能是指孙权的外貌特征,也暗含着他对异族文化的接纳与融合。“青年还逊伯符风”则对比了孙权与他的兄长孙策(字伯符)的风采,表达了对孙策英姿的怀念与对孙权成就的认可。

“千秋铁瓮天垂堑,万里金汤壁烧红”两句,进一步描绘了吴国都城建业(今南京)的坚固与险要,铁瓮城象征着防御工事的坚不可摧,天堑般的护城河与红色的城墙则强调了其难以攻破的地理优势。

最后,“一自都亭通魏使,两朝王气付牢笼”总结了吴国与魏国之间的外交关系,以及最终吴国政权的衰落与灭亡。通过“都亭通魏使”这一事件,暗示了吴国在外交策略上的失误,导致了国家力量的削弱。而“两朝王气付牢笼”则表达了吴国从兴盛到衰败的历史命运,以及权力更替的残酷现实。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历史人物与事件的描绘,展现了吴国从强盛到衰亡的过程,同时也反映了作者对于历史变迁的深刻思考与感慨。

作者介绍

牛焘
朝代:清

牛焘(1794~1861)字涵万,丽江人,拔贡生,历任镇沅、安宁、邓川、罗平教官,有《寄秋轩稿》,家饶于赀而标寄萧然,蓄一雷氏琴,自谱新曲被之弦轸,同时马之龙能吹铁笛,郡中有“牛琴马笛”之目。咸、同之乱,焘避之山洞中,抱琴而死。剑川赵藩辑其诗七十余首刊入《丽郡诗征》中。
猜你喜欢

漫兴四绝·其四

可怪滇南老,雌黄信笔成。

那知陈晦伯,剖击更无情。

(0)

忆燕中仁甫汝元余三人晨夕纵饮垂十载馀顷挈家南旋话别仁甫斋头缕缕申旦归后闻问杳绝今汝元告逝仁甫竟客何方载赋此什志感

击筑层台夜放歌,十年灯火寄婆娑。

天空颍水荀陈隔,日落咸阳赵李过。

阁上旧藏玄草富,斋头新种白杨多。

悲凉廿载谈天客,不见三星聚钓蓑。

(0)

送邓汝高督学滇中

燕台春色照龙泉,藉甚王褒奉使年。

奇字旧从千古识,遗经重向百蛮传。

高峰越巂停征旆,大海昆明息战船。

万仞点苍题赋日,抽毫何似帝京前。

(0)

侍御叶公疏陈鹾事得请赋东二章·其二

一疏回天四海闻,欢声驰颂越江濆。

臣心总为埋轮切,帝眷偏从折槛勤。

十道乘骢争吐气,三朝鸣凤欲空群。

西京底事蒐盐铁,为报桓宽正属文。

(0)

狄明叔邀集新居命女伎奏剧凡玉簪浣纱红拂三本即席成七言律四章·其三

绣柱雕栏夹画图,幽栖河上擅菰芦。

壶觞元亮开三径,舟楫陶朱泛五湖。

草色共悲吴苑废,花枝犹傍越台无。

干将对舞东风夜,灿烂明星坠辘轳。

(0)

再叠前韵寄祝生时明元以舟溯之不得

怅望幽期越水头,蒹葭白露满中流。

空悬仲举千秋榻,苦恋休文八咏楼。

玉笛关山偏引恨,珠帘云雾迥生愁。

惟应天柱寻仙客,曳履孤峰尽夜游。

(0)
诗词分类
初中必背 高中必背 秋天 菊花 梅花 春节 读书 七夕 春天 爱国 哲理 送别 端午节 思念 友情 月亮 重阳节 人生
诗人
徐陵 李九龄 杨炎正 孙星衍 赵葵 潘尼 谢道韫 武则天 杭世骏 杨素 端方 陈尧佐 崔国辅 李治 黄巢 赵时春 方文 华幼武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