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归田诗·其三》
《归田诗·其三》全文
宋 / 司马光   形式: 五言律诗  押[阳]韵

圣哲虽云远,遗文幸未亡。

沈冥观礼乐,彷佛见虞黄。

鸡黍延三径,琴书乐一堂。

逍遥名教内,富贵亦微茫。

(0)
翻译
尽管圣贤看似遥远,但他们的智慧著作仍然留存。
沉浸在古老的礼乐中,仿佛能看见虞舜和黄帝的身影。
他在简朴的生活中邀请朋友,以音乐和书籍为伴。
在儒家伦理的自由境界里,他觉得富贵都变得微不足道。
注释
圣哲:指古代的贤明之人。
遗文:遗留下来的文献或著作。
沈冥:深沉而专注。
虞黄:虞舜和黄帝,古代两位重要的君主。
鸡黍:泛指简朴的饮食,如鸡和黍米。
三径:原指隐士住处的小路,这里象征隐居生活。
琴书:代表文人雅趣,琴和书。
逍遥:自由自在,无拘无束。
名教:儒家的伦理道德体系。
微茫:模糊不清,不明确。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归隐田园后的平和生活,以及对古圣哲遗教的缅怀与自得其乐的情景。

"圣哲虽云远,遗文幸未亡。" 表明尽管古代圣贤离我们很远,但他们留下的文献文化却幸运地保存了下来。这里“云远”形象地表达了时间的长久和空间的遥远,而“遗文幸未亡”则强调了文化传承的重要性。

"沈冥观礼乐,彷佛见虞黄。" 这两句通过对古代圣哲教育的回顾,表达了诗人对古代礼仪音乐的向往之情。“沈冥”意味着深邃和神秘,“观礼乐”则是指观赏或研究古代的礼仪与音乐;“彷佛见虞黄”中,“彷佛”形容接近,而“虞黄”是古代贤君尧(虞舜)和黄帝的统称,象征着古代圣明的统治,这里意味着诗人通过学习古代文化,仿佛看到了这些圣贤的风范。

"鸡黍延三径,琴书乐一堂。" 描述了田园生活中的宁静与自在。“鸡黍”指的是鸡鸣黍食,即早晨起来耕作,“延三径”则是延伸到田间的小路;“琴书”指的是弹琴和阅读,两者都是古人修身养性、陶冶情操的方式,而“乐一堂”表达了诗人在这宁静环境中感到的快乐与满足。

"逍遥名教内,富贵亦微茫。" 这句话强调了诗人对精神世界的追求超越了物质享受。“逍遥”意味着自由自在,“名教内”指的是道德教化之中;“富贵亦微茫”则表达了即使是财富和荣华,在精神满足面前也显得渺小而不重要。

总体来看,这首诗通过对古代圣哲文化的怀念,表达了诗人归隐田园后对自然与内心世界的热爱,以及超脱物欲、追求精神自由的生活态度。

作者介绍
司马光

司马光
朝代:宋   字:君实   号:迂叟   籍贯:陕州夏县(今山西夏县)涑水乡   生辰:1019年11月17日-1086年

司马光(1019年11月17日-1086年10月11日),字君实,号迂叟。汉族。陕州夏县(今山西夏县)涑水乡人,世称涑水先生。北宋政治家、史学家、文学家。宋仁宗宝元元年(1038年),司马光登进士第,累进龙图阁直学士。宋神宗时,因反对王安石变法,离开朝廷十五年,主持编纂了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编年体通史《资治通鉴》。
猜你喜欢

番社

社屋参差路转纡,社中忽见数番奴。

文身自昔称殊国,断发于今入版图。

墙以竹环皆郁翠,屋因茅搆束薪刍。

争弹口里同心调,携手成婚醉酪酥。

(0)

凤邑四咏

劫灰已折旧时城,此地仍留赤嵌名。

秋夏潮生晴亦涌,西南风定夜无声。

残砖遍野疑霞落,新涨平堤带雨鸣。

莫道奔腾犹贯耳,引看海宇正澄清。

(0)

梅·其二

玉骨冰魂雪后姿,黄昏月色暮钟时。

板桥流水香初度,竹外横斜见一枝。

(0)

寄兴·其四

看破红尘淡外求,把将万事付东流。

升沈有分情何著,俯仰无惭乐更优。

茗碗薰炉供静趣,行云野鹤伴閒游。

一丝不挂神超越,作德由来心日休。

(0)

冬景八首·其五

寒风吹送晚来潮,水意云情入望遥。

雪满空山人独立,霜凝老干木初凋。

遐心寄与云边鹤,韵事閒听月下箫。

想到江头烟雨里,野梅应放玉千条。

(0)

五妃墓

精诚归帝子,大节凛冰霜。

慷慨同千古,从容共一堂。

兰焚山失色,玉瘗土留香。

捲地悲风至,萧萧起白杨。

(0)
诗词分类
思念 友情 月亮 重阳节 人生 寒食节 悼念 赞美 中秋节 田园 山水 思乡 夏天 爱情 元宵节 母亲 战争
诗人
季振宜 刘弗陵 张肃 刘义庆 嵇绍 曹景宗 秋瑾 杜杞 郑虔 连南夫 韩嘉彦 刘友 恒超 柳公绰 查元方 刘子羽 王通 陈经正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