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屋参差路转纡,社中忽见数番奴。
文身自昔称殊国,断发于今入版图。
墙以竹环皆郁翠,屋因茅搆束薪刍。
争弹口里同心调,携手成婚醉酪酥。
社屋参差路转纡,社中忽见数番奴。
文身自昔称殊国,断发于今入版图。
墙以竹环皆郁翠,屋因茅搆束薪刍。
争弹口里同心调,携手成婚醉酪酥。
这首诗描绘了对番社的生动观察与感受。首句“社屋参差路转纡”,描绘了番社的道路曲折蜿蜒,屋舍错落有致的景象,展现出番社的独特地理风貌。接着,“社中忽见数番奴”一句,点明了诗人偶遇番社的情景,通过“忽见”二字,营造出一种意外发现的惊喜感。
“文身自昔称殊国,断发于今入版图。”这两句是对番社文化特色的描述。文身和断发是番社特有的习俗,诗人通过“自昔”和“于今”的对比,展现了这些习俗从古至今的传承与变化,同时也暗示了番社逐渐融入主流社会的过程。
“墙以竹环皆郁翠,屋因茅搆束薪刍。”这两句细致地描绘了番社的建筑特色。竹墙和茅草屋顶,不仅体现了番社的自然环境与生活方式,也暗示了其与自然和谐共存的生活态度。
最后,“争弹口里同心调,携手成婚醉酪酥。”这两句描绘了番社人民的日常生活情景,通过“争弹”、“携手”、“醉酪酥”等词汇,展现了番社人民的热情、和睦以及对生活的热爱。其中,“同心调”可能指的是共同的音乐或舞蹈,象征着番社人民团结一致的精神;“醉酪酥”则可能是宴饮时的美食,寓意着番社人民在欢聚中享受生活的美好。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番社的自然风光、文化习俗、日常生活等方面的细腻描绘,展现了番社独特的风情与魅力,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番社人民生活状态的赞美与欣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