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七月廿三日钓鱼台作》
《七月廿三日钓鱼台作》全文
清 / 陈宝琛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寒]韵

芍药将花失就看,蔽池苇荻一凭阑。

亭台历劫犹如旧,松竹寻盟及未寒。

留命自疑关动忍,恋恩无分养衰残。

裕陵灵爽榱题在,蓟树东瞻感百端。

(0)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陈宝琛在七月廿三日于钓鱼台所见所感。他看到芍药虽已凋零,但仍有依恋之情,只能远远望着池边的芦苇与荻草。亭台虽然历经沧桑,依然屹立如故,显示出岁月的痕迹和坚韧的生命力。诗人感叹自己年事已高,无力再尽忠职守,对恩遇的眷恋却无法弥补身体的衰老。最后,他遥想裕陵(清朝皇帝的陵寝)的遗迹,心中涌起万千思绪,表达了对历史变迁和人生无常的感慨。整体上,这首诗寓情于景,展现了诗人深沉的历史情怀和个人命运的无奈。

作者介绍
陈宝琛

陈宝琛
朝代:清

陈宝琛(1848—1935年),字伯潜,号弢庵、陶庵、听水老人。汉族,福建闽县(今福州市)螺洲人。刑部尚书陈若霖曾孙,晚清大臣,学者,官至正红旗汉军副都统、内阁弼德院顾问大臣,为毓庆宫宣统皇帝授读。中法战争后因参与褒举唐炯、徐延投统办军务失当事,遭部议连降九级,从此投闲家居达二十五年之久。赋闲期间,热心家乡教育事业。宣统元年(1909年),复调京充礼学馆总裁,辛亥革命后仍为溥仪之师,1935年卒于京寓,得逊清“文忠”谥号及“太师”觐赠 。
猜你喜欢

徐州洪苏墨亭书坡老石刻后

我昔彭城初泊舟,岸行百步观洪流。

手披荒藓看古石,上有坡翁旧时刻。

沙冲水啮四百年,字画半灭风神全。

我行见此三叹息,此物乃在风尘间。

冬曹尹君真好事,自扫巉岩凿苍翠。

山灵助喜河伯愁,白日骊珠照平地。

孤亭素壁高巃嵷,登堂见字如见翁。

山人在前僧在后,尚忆扁舟游月中。

崖端刻颂唐宗业,水底沉碑杜预功。

直将谈笑为故事,似与百战争豪雄。

高才直节古今少,片石价比千金同。

由来一代不几见,况我异世怀高踪。

凭君一拓数千本,遍使四海扬清风。

(0)

茶陵竹枝歌十首·其六

侬饷蒸藜郎插田,劝郎休上贩茶船。

郎在田中暮相见,郎乘船去是何年。

(0)

少保商先生寿七十

白头归老荷君恩,一代勋名众所尊。

自古年华稀七帙,本朝科甲重三元。

海中仙子长生箓,洛下先生独乐园。

怪见台光映东壁,郎官又侍紫微垣。

(0)

和若虚郎中赠行韵

赤日黄尘马倦行,石桥山店有官程。

城头路尽千峰隔,袖里诗来两腋清。

蝉杂柳风秋渐远,鹤翻松雪夜还惊。

欲知小吏将诗意,记取柴门剥啄声。

(0)

十九日恩荣宴席上作

队舞花簪送酒频,清朝盛事及嘉辰。

星辰昼下尚书履,风日晴宜进士巾。

围撤汉科三日战,苑看唐树九回春。

丹心未老时头白,犹是当年献策身。

(0)

重谒孝陵有述

龙虎诸山会,车书万国同。

星躔环斗极,王气绕江东。

地涌神宫出,桥分御水通。

丹炉晨隐雾,石马夜嘶风。

日月无私照,乾坤仰圣功。

十年瞻望地,云树郁葱葱。

(0)
诗词分类
节日 写人 挽诗 惆怅 写雨 题诗 写景 游玩 饮酒 荷花 怀古 咏史怀古 杨柳 登高 悼亡 叙事 除夕 怀远
诗人
丰子恺 朱光潜 唐弢 陆轸 宋光宗 赵必象 顾德辉 袁袠 夏明翰 马君武 瞿秋白 雍正 李大钊 蔡和森 周文雍 熊亨瀚 罗学瓒 恽代英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