芍药将花失就看,蔽池苇荻一凭阑。
亭台历劫犹如旧,松竹寻盟及未寒。
留命自疑关动忍,恋恩无分养衰残。
裕陵灵爽榱题在,蓟树东瞻感百端。
芍药将花失就看,蔽池苇荻一凭阑。
亭台历劫犹如旧,松竹寻盟及未寒。
留命自疑关动忍,恋恩无分养衰残。
裕陵灵爽榱题在,蓟树东瞻感百端。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陈宝琛在七月廿三日于钓鱼台所见所感。他看到芍药虽已凋零,但仍有依恋之情,只能远远望着池边的芦苇与荻草。亭台虽然历经沧桑,依然屹立如故,显示出岁月的痕迹和坚韧的生命力。诗人感叹自己年事已高,无力再尽忠职守,对恩遇的眷恋却无法弥补身体的衰老。最后,他遥想裕陵(清朝皇帝的陵寝)的遗迹,心中涌起万千思绪,表达了对历史变迁和人生无常的感慨。整体上,这首诗寓情于景,展现了诗人深沉的历史情怀和个人命运的无奈。
我昔彭城初泊舟,岸行百步观洪流。
手披荒藓看古石,上有坡翁旧时刻。
沙冲水啮四百年,字画半灭风神全。
我行见此三叹息,此物乃在风尘间。
冬曹尹君真好事,自扫巉岩凿苍翠。
山灵助喜河伯愁,白日骊珠照平地。
孤亭素壁高巃嵷,登堂见字如见翁。
山人在前僧在后,尚忆扁舟游月中。
崖端刻颂唐宗业,水底沉碑杜预功。
直将谈笑为故事,似与百战争豪雄。
高才直节古今少,片石价比千金同。
由来一代不几见,况我异世怀高踪。
凭君一拓数千本,遍使四海扬清风。
队舞花簪送酒频,清朝盛事及嘉辰。
星辰昼下尚书履,风日晴宜进士巾。
围撤汉科三日战,苑看唐树九回春。
丹心未老时头白,犹是当年献策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