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径就荒陶令宅,两峰高并杜翁情。
悲秋不奈黄花好,落帽谁怜白发生。
远岫薄云收细雨,晚林丹叶弄新晴。
登临俯仰寰区隘,欲驾风轮更上征。
三径就荒陶令宅,两峰高并杜翁情。
悲秋不奈黄花好,落帽谁怜白发生。
远岫薄云收细雨,晚林丹叶弄新晴。
登临俯仰寰区隘,欲驾风轮更上征。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秋天的山水画面,充满了诗人的情感和对自然美景的赞叹。
开篇“三径就荒陶令宅”,通过对古人陶渊明隐居生活的描述,表达了诗人对田园生活的向往和对过去美好时光的怀念。紧接着,“两峰高并杜翁情”则是借用历史上另一位隐者杜甫的情感,来表达自己对于大自然山水之美的喜爱。
“悲秋不奈黄花好”,诗人在这句中流露出对秋天美景的无尽哀伤。秋天的黄花(可能指菊花)盛开,而这种美丽却让人感到一种无法忍受的忧愁,这种情感往往与对时光易逝、生命短暂的感慨有关。
“落帽谁怜白发生”,则是诗人在描绘秋风中树叶凋零的情景,同时也表达了自己对于年华老去、头发斑白的无奈和悲凉。
接下来的“远岫薄云收细雨,晚林丹叶弄新晴”两句,是对自然界秋天气氛的细腻描绘。远处山峦上的薄云似乎在轻轻地收集着细雨,而晚间的森林中,红色的树叶在新鲜的晴朗天气中摇曳生姿。
最后,“登临俯仰寰区隘,欲驾风轮更上征”,诗人通过登高望远,俯仰之间对广阔天地的观照,表达了自己对于探索自然、追求精神境界的渴望。这里的“驾风轮”则是一种超脱尘世、飞升至高的愿景。
整首诗通过生动的画面和丰富的情感,展现了诗人对秋天美丽与哀愁并存的深刻体验,以及他对于自然和生命的深切感悟。
南朝金粉浑如梦,台城更怜悽晚。
故雁分襟,新龙补衮,盛事宏文修剪。天情未掩。
认嫠纬崇銮,玉鱼重簟。
树满长干,乱鸦何计暮云卷。清风乡里井畔。
翠珉荒卧久,肠断无限。
王录齐收,陶钞一志,踪迹沈湮莫转。凝思代远。
赏梁苑孤芳,宋场双荐。异趣宫装,隐居眉黛敛。
小劫壶天,空心药盏,思量自取无聊。
多谢闺情,葛花煎似红绡。
风流那比相如渴,欲消愁、愁聚眉梢。誓今朝。
杯底休乾,坟上休浇。
百年一泡成归客,算海山兜率,帘影齐招。
坐炷香,蛤蜊墙外偏撩。
乾坤纳纳无醒法,判湘累、身世风骚。酒盘高。
未到重泉,仍泛双桡。
西湖虽可乐,南渡太偷安。半闲堂上客,半闲闲。
销金锅里,蟋蟀斗千盘。
炮打襄阳日,葛岭笙歌,依然人望如仙。
水龙吟寓感于蝉。天水碧连天。
渡江闻白雁,一声残。诸陵何处,花落欲寻难。
千古伤心事,年年风雨,如闻痛哭厓山。
瞒过苍苔地。换一幅、辋川画景,灞陵诗意。
压断小桥来往路,四面白濛濛里。
算赖有、吟魂能记。
淡墨池塘鸦数点,写愁痕、绿减微波字。
水杨柳,暗黄洗。酒旗掣角楼门闭。
沁湖心、蹇驴瘦影,生涯如此。
落月银屏清欬远,料峭晓寒难避。
知道是、山中人起。
天外有天家住久,伴仙云、但纪寒花岁。
又吹到,笛声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