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年有野人,闻香未肯忘。
世俗誇富贵,争费楠櫖黄。
我虽一扫空,奈此风韵长。
一笑与神遇,底用谱异香。
何年有野人,闻香未肯忘。
世俗誇富贵,争费楠櫖黄。
我虽一扫空,奈此风韵长。
一笑与神遇,底用谱异香。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隐士对香气的痴迷与追求,与世俗的富贵炫耀形成鲜明对比。诗人通过描述这位野人的行为和态度,展现了他对真正美好事物的深刻理解和欣赏。
首句“何年有野人,闻香未肯忘”,开篇即点出主题,一位不问世事的隐士,因香气而难以忘怀。接着,“世俗誇富贵,争费楠櫖黄”,对比了社会上人们追逐物质财富、奢侈生活的现象,强调了隐士对这种生活方式的不屑和反感。
“我虽一扫空,奈此风韵长”两句,进一步表达了隐士内心的纯净与对自然之美的向往。他虽然远离尘嚣,但对自然界的香气仍情有独钟,这份对纯粹美好的追求,使得香气在他心中长久留存。
最后,“一笑与神遇,底用谱异香”,诗人以自己与香气的相遇为乐,认为无需刻意去记录或描述这种香气的独特之处,因为它的美已经深深地触动了心灵。这不仅是对香气的赞美,也是对自然之美的颂扬,以及对超脱世俗、追求精神层面满足的生活态度的肯定。
整首诗通过对隐士与香气的描写,传达出一种超越物质、追求精神境界的生活哲学,体现了宋代文人对于自然、生活和内心世界的深刻思考和独特感悟。
孜孜矻矻。向无明里、强作窠窟。浮名浮利何济,堪留恋处,轮回仓猝。幸有明空妙觉,可弹指超出。
缘底事、抛了全潮,认一浮沤作瀛渤。本源自性天真佛。只些些、妄想中埋没。贪他眼花阳艳,谁信道、本来无物。一旦茫然,终被阎罗老子相屈。便纵有、千种机筹,怎免伊唐突。
与牧猪奴可不同,嗟予老矣尚心童。
戏拈玉子鸣飞雹,良喜青裾驻织葱。
浪设机关何所益,仅存边角未为雄。
小鬟有着能相恕,冷被傍人笑此翁。
宝藏如山席六宗,楼船千叠水晶宫。
吴儿进退寻常事,汉氏存亡顷刻中。
诸老丹心付流水,孤臣血泪洒南风。
早来朝市今何处,如悟人间万法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