焚香煮茗无馀事,感旧怀人竟若何。
更事原知如意少,苦心遗觉负恩多。
故居梅讯愁相问,萧寺松风梦屡过。
甘分渐将诸妄息,年衰却恐是蹉跎。
焚香煮茗无馀事,感旧怀人竟若何。
更事原知如意少,苦心遗觉负恩多。
故居梅讯愁相问,萧寺松风梦屡过。
甘分渐将诸妄息,年衰却恐是蹉跎。
这首诗《乙亥除夕》由陈曾寿在清末近现代初创作,通过细腻的情感描绘与哲思,展现了诗人对过往岁月的回顾与对未来的忧虑。
首联“焚香煮茗无馀事,感旧怀人竟若何”,开篇即以焚香煮茶的闲适场景,引出对往昔人事的深深怀念与感慨,透露出一种淡淡的哀愁与思绪的流转。
颔联“更事原知如意少,苦心遗觉负恩多”,进一步深化情感,指出随着年龄的增长和经历的增多,如意之事愈发稀少,而内心深处的痛苦与遗憾却日益累积,表达了对人生不如意的深刻理解与无奈。
颈联“故居梅讯愁相问,萧寺松风梦屡过”,通过故居梅花的愁问与梦中多次经过萧寺松风的描写,将个人情感与自然景象巧妙融合,营造出一种既孤独又充满诗意的氛围,同时也暗示了诗人内心的孤独与对美好时光的追忆。
尾联“甘分渐将诸妄息,年衰却恐是蹉跎”,诗人似乎在自我安慰中寻求解脱,表示愿意逐渐放下心中的妄念,但同时又担心随着年龄的增长,时间的流逝会成为无法挽回的遗憾,流露出对生命流逝的感慨与对未来的忧虑。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日常生活细节的捕捉与情感的细腻描绘,展现了诗人对人生哲理的深刻思考与对过去、现在与未来的复杂情感交织,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和思想深度。
百年长扰扰,万事悉悠悠。
日光随意落,河水任情流。
礼乐囚姬旦,诗书缚孔丘。
不如高枕枕,时取醉消愁。
扬帆载月远相过,佳气葱葱听诵歌。
路不拾遗知政肃,野多滞穗是时和。
天分秋暑资吟兴,晴献溪山入醉哦。
便捉蟾蜍共研墨,綵笺书尽剪江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