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长扰扰,万事悉悠悠。
日光随意落,河水任情流。
礼乐囚姬旦,诗书缚孔丘。
不如高枕枕,时取醉消愁。
百年长扰扰,万事悉悠悠。
日光随意落,河水任情流。
礼乐囚姬旦,诗书缚孔丘。
不如高枕枕,时取醉消愁。
这首诗是王绩在隋末唐初时期创作的,名为《赠程处士》。诗中的意境淡远,情感低沉,表现了诗人对世事的无奈和厌倦,以及对隐逸生活的向往。
"百年长扰扰,万事悉悠悠" 这两句通过对时间流逝和世事变迁的描写,表达了一种历史长河中的小我渺小,个人的生命和情感在漫长的时间面前显得无常和渺小。
"日光随意落,河水任情流" 这两句则是对自然景观的描绘,其中“日光”与“河水”的“随意”、“任情”,传达出一种顺其自然、不加干预的情怀,也反映了诗人内心的放松和自在。
"礼乐囚姬旦,诗书缚孔丘" 这两句通过对古代文化典籍的比喻,表明这些曾经被视为宝贵的知识如今却成了束缚,使人感到压抑。其中“礼乐”指的是周公制定的礼仪制度,“囚姬旦”则是说这些规范如同囚笼一般限制了人的自然本性;“诗书”代表儒家经典,而“缚孔丘”则是说这些经典如绳索般束缚着伟大的思想家孔子,暗示对传统文化的批判和反思。
"不如高枕枕,时取醉消愁" 这两句表达了诗人追求一种超脱世俗纷争的生活方式。这里的“高枕”意味着远离尘嚣,追求心灵的自由和平静;“时取醉消愁”则是在表现对酒精的某种依赖,通过饮酒来暂时逃避现实带来的忧愁。
总体而言,这首诗展现了作者在动荡不安的时代背景下,对精神自由和个人情感的渴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