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舍匡床自在陈,隔年顿觉景光新。
设如大士容咨议,山水缘何解引人。
精舍匡床自在陈,隔年顿觉景光新。
设如大士容咨议,山水缘何解引人。
这首诗是清朝乾隆皇帝弘历所作,题为《大觉寺(其四)》。诗中描绘了在大觉寺内静坐于精舍中的情景,感受到时光流转,景色焕然一新的独特体验。
首句“精舍匡床自在陈”,描绘了诗人独自坐在精舍中的场景,这里的“精舍”指的是寺庙内的修行或居住之所,“匡床”则指宽大的床铺,营造出一种宁静、自在的氛围。诗人仿佛与外界隔绝,沉浸在自己的世界里。
第二句“隔年顿觉景光新”,表达了时间流逝后,再次回到同一地点时,对周围环境产生了一种全新的感知。这里的“景光”不仅指自然风光,也包含了内心的感受和对生活的领悟。诗人通过这一变化,暗示了时间的流逝和自我成长的过程。
接下来的“设如大士容咨议,山水缘何解引人”,则是诗人对于自然界的思考。这里的大士可能是指佛教中的菩萨,象征着智慧与慈悲。诗人提出假设,如果菩萨允许他咨询,那么山水为何能吸引人呢?这不仅是对自然美的赞叹,也是对人类心灵与自然之间关系的深刻思考。山水之美,不仅仅是视觉上的享受,更在于它能够触动人心,引发人们对生命、宇宙、乃至存在的深层次思考。
整首诗通过对个人体验的细腻描绘,以及对自然与人类心灵关系的哲学思考,展现了弘历作为一位文人皇帝的独特审美和深邃思想。
思魏徵之棠,不如列疏屏之十渐。
爱卫公之柏,不如存丹扆之五箴。
谏说岂腾口,格君当以心。
想引笔而行墨,方危冠而正襟。
追古事以比迹,见忠臣之虑深。
是虽不足契当时之感悟,不犹可以镜方来之佞壬。
此左氏所以愤乾溪之痛,而三叹于祈招之德音。
造海船,海旁朴斲雷殷山。
大船辟舰容万斛,小船飞鹘何翩翩。
传闻潞县燕京北,木柹翻空浪头白。
近年升作北通州,谓是背吭宜控扼。
坐令斩木千山童,民间十室八九空。
老者驾车辇输去,壮者腰斧从鸠工。
自期鼓楫沧溟隘,他时取道胶西寨。
樯愿相风风北来,飞航信宿趋吴会。
谁为此计狂且愚,南北土性天渊殊。
北人鞍马是长技,南人涛濑如坦涂。
果尔疑非万全策,驱民忍作鱼龙食。
任渠转海入江来,自有周郎当赤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