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古诗后十九首·其十二》
《古诗后十九首·其十二》全文
明 / 李攀龙   形式: 古风

东城属浮云,阿阁百馀尺。

岁暮多悲风,游子衣裳薄。

四野何萧条,所遇但遗迹。

来者自为今,去者自为昔。

盛年奄已衰,含意将安适。

燕赵出名倡,红颜照宛洛。

结束随时变,弦歌日相索。

未弹理怀袖,若在远行客。

弄指一何妙,列柱一何迫。

驰情视双燕,飞入王侯宅。

(0)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深秋时节,东城云雾缭绕,阿阁高耸百尺,岁末的寒风凛冽,游子衣裳单薄的情景。诗人通过“四野萧条”、“所遇但遗迹”等描述,营造了一种凄凉、寂寥的氛围,表达了对时光流逝、盛年不再的感慨。

接着,诗人以“来者自为今,去者自为昔”揭示了时间的不可逆性,以及人生境遇的变迁。面对“盛年奄已衰”的现实,诗人内心充满了迷茫与不安,似乎在寻找着心灵的寄托。

诗中提到“燕赵出名倡,红颜照宛洛”,描绘了古代燕赵之地才女辈出,美艳绝伦的景象,与后文形成对比,暗示了美好时光的短暂与易逝。

“结束随时变,弦歌日相索”则反映了社会风尚的变化,人们的生活方式和娱乐方式也随之改变,弦歌成为了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最后,“未弹理怀袖,若在远行客。弄指一何妙,列柱一何迫”描绘了弹奏乐器时的美妙情境与紧张气氛,通过“双燕”这一意象,进一步渲染了情感的细腻与复杂,同时也寄托了对自由与归宿的向往。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丰富的意象和深沉的情感,展现了诗人对生命、时光、社会变迁的深刻思考,以及对美好事物的怀念与追求。

作者介绍
李攀龙

李攀龙
朝代:明   号:沧溟   籍贯:历城(今山东济南)   生辰:1514—1570

李攀龙(1514年5月12日—1570年9月18日),字于鳞,号沧溟,山东济南府历城(今山东济南)人,明代著名文学家。继“前七子”之后,与谢榛、王世贞等倡导文学复古运动,为“后七子”的领袖人物,被尊为“宗工巨匠”。主盟文坛二十余年,其影响及于清初。长于七言近体,但后人也批评他的诗歌为“瞎唐诗”。
猜你喜欢

山中书事

心远身闲眼界清,潇然回首万缘轻。

更将满耳是非语,换作松风溪水声。

(0)

寄内

明月向人圆,爱之不忍睡。

坐久风露寒,忽忽心如醉。

念君一适我,所遇无欢意。

况乃久别离,相思到梦寐。

我生百不堪,缪学屠龙技。

于今半世人,升斗亦未遂。

赖有室中友,素怀隐居志。

肯与梁伯鸾,扁舟共东逝。

(0)

五月五日泊舟北神与关圣功唐充之李元辅作别意殊惘然端午日行次洪泽把酒北望已如异世事矣因念屈大夫之死正是此日慨然有感于心辄成长韵奉寄李民师翁士时来可求和也

麦上蝴蝶飞,水边鸂鶒卧。

却望山阳城,已若一梦过。

今晨又端午,把酒意亦惰。

风回浪蹙船,闸浅沙著柂。

故人阻情话,客子且清坐。

更念屈大夫,是日遇奇祸。

空馀后世名,第子只增些。

宝璐与明月,皎皎不受涴。

固知汨罗沈,可到首阳饿。

还书二三老,此语君可和。

(0)

游湖归晚

恋恋西湖景,山头带夕阳。

归禽翻竹露,落果响芹塘。

叶倚风中静,鱼游水底凉。

半亭明月色,荷气恼人香。

(0)

夏雨生凉三首·其一

烈日如焚正蕴隆,黑云载雨泻长空。

搜龙霹雳一声歇,庭竹潇潇来好风。

(0)

胡笳十八拍.第五拍

汉家离宫三十六,缓歌慢舞凝丝竹。

铁骑突出刀鎗鸣,惊破霓裳羽衣曲。

明眸皓齿今何在,细柳青蒲为谁绿。

桃花依旧笑春风,风动落花红蔌蔌。

(0)
诗词分类
地点 抒情 赠答 写雪 西湖 写水 生活 愤慨 忧国忧民 思亲 伤感 感慨 军旅 离别 乐府 壮志难酬 归隐 和诗
诗人
李充 章良能 李亨 陈璚 曹振镛 刘珍 孙楚 段玉裁 周葵 任翻 董恂 刘晏 程宿 冯京 韩忠彦 陈尧叟 郑颢 杨士芳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