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真再造我江淮,就令卧镇吴都,伏莽更无余蠥动;
世有几人称柱石,才哭封侯介子,上台忍见大星沉。
公真再造我江淮,就令卧镇吴都,伏莽更无余蠥动;
世有几人称柱石,才哭封侯介子,上台忍见大星沉。
此挽联以深沉哀婉之笔,悼念曾国荃,其文辞精炼,情感浓烈,尽显对逝者的深切缅怀与敬仰之情。
“公真再造我江淮”,开篇即高度赞扬曾国荃在江淮地区的卓越功绩,将其比作再造者,凸显其在历史上的重要地位和深远影响。“就令卧镇吴都”,进一步描述曾国荃在吴都的镇守,虽未亲临前线,但其战略眼光和治理能力依然卓著。“伏莽更无余蠥动”,则赞其军事才能,比喻乱局平定,再无动荡,形象生动地描绘了曾国荃的军事成就。
“世有几人称柱石”,转而感叹当今世道,能如曾国荃一般担当重任、成为国家栋梁者寥寥无几,表达了对曾国荃才能的钦佩和对其在国家建设中作用的肯定。“才哭封侯介子”,以“才哭”二字,表达对曾国荃去世的悲痛之情,将曾国荃比作封侯的介子,既是对曾国荃生前功绩的赞誉,也是对其英年早逝的惋惜。“上台忍见大星沉”,最后以“大星沉”喻指曾国荃的逝世,表达了对这位国家栋梁陨落的痛心,同时也寄托了对曾国荃精神永存的希望。
整联通过对比、比喻等修辞手法,深情地表达了对曾国荃的怀念与敬仰,以及对其逝世的哀痛之情,展现了清代悼亡文学的特色和深度。
君为陕县令,我实康公孙。
始祖有遗烈,托君访其存。
夫君有诗来,题云石柱村。
石柱之始立,于古无所根。
就勒分陕铭,惟唐人之言。
既历年所多,首尾无完文。
难以从考正,将焉求其源。
我患读书寡,知识无过人。
经书史传外,不能破群昏。
从长卿公羊,宜自陕而分。
从君陈毕命,宜成周而云。
二者兼取之,于义似或尊。
分政东西郊,可以陕洛论。
此说如近之,庶几缓纷纭。
甘棠之蔽芾,石柱之青新。
当时之盛事,予不得而亲。
二南之正化,二公之清芬。
千载之美谈,予可得而闻。
弃经而任传,儒者固不遵。
作诗以明之,驰此庸报君。
《和陕令张师柔石柱村诗》【宋·邵雍】君为陕县令,我实康公孙。始祖有遗烈,托君访其存。夫君有诗来,题云石柱村。石柱之始立,于古无所根。就勒分陕铭,惟唐人之言。既历年所多,首尾无完文。难以从考正,将焉求其源。我患读书寡,知识无过人。经书史传外,不能破群昏。从长卿公羊,宜自陕而分。从君陈毕命,宜成周而云。二者兼取之,于义似或尊。分政东西郊,可以陕洛论。此说如近之,庶几缓纷纭。甘棠之蔽芾,石柱之青新。当时之盛事,予不得而亲。二南之正化,二公之清芬。千载之美谈,予可得而闻。弃经而任传,儒者固不遵。作诗以明之,驰此庸报君。
https://shici.929r.com/shici/9yriMHp4h.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