愁君远道迷风雨,邂逅忽随风雨归。
应为高堂念行李,却从渔父借蓑衣。
昆虫岁晚闭关早,鸿雁江寒接羽稀。
天地悭贤于子极,且须时命向荆扉。
愁君远道迷风雨,邂逅忽随风雨归。
应为高堂念行李,却从渔父借蓑衣。
昆虫岁晚闭关早,鸿雁江寒接羽稀。
天地悭贤于子极,且须时命向荆扉。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从南昌返回颍江途中所见所感,充满了对自然与人生的深刻感悟。
首联“愁君远道迷风雨,邂逅忽随风雨归”,开篇即以“愁”字点出诗人对友人的关切之情,友人长途跋涉,风雨交加,令人担忧。然而,突然间,友人如同风雨中的归鸟,意外地出现在视线中,这份意外的重逢,让人心生欢喜。
颔联“应为高堂念行李,却从渔父借蓑衣”,通过想象友人可能因为家中长辈的挂念而不得不携带行李,甚至借用渔父的蓑衣以应对不测,展现了友人对家庭责任的承担和对亲人深切的关怀。
颈联“昆虫岁晚闭关早,鸿雁江寒接羽稀”,转而描写自然界的现象,岁末时节,昆虫们早早地关闭了它们的小世界,准备过冬;而江面上,大雁南飞,寒风中,它们的羽毛显得格外稀疏。这一联既描绘了自然界的季节更替,也暗喻了人生旅途的艰难与孤独。
尾联“天地悭贤于子极,且须时命向荆扉”,诗人感慨天地对于贤者的吝啬,似乎在考验着每一个追求卓越的人。最后,他鼓励自己,无论命运如何,都要坚持自己的理想,向那扇象征着家门的“荆扉”迈进,寓意着无论外界如何,内心坚守的信念与目标始终不应改变。
整首诗情感丰富,既有对友人的深情关怀,也有对自然现象的细腻观察,更有对人生哲理的深刻思考,展现了诗人深厚的情感表达能力和独特的艺术视角。
九疑联绵属衡湘,苍梧独在天一方。
孤城吹角烟树里,落日未落江苍茫。
幽人拊枕坐叹息,我行忽至舜所藏。
江边父老能说子,白须红颊如君长。
莫嫌琼雷隔云海,圣恩尚许遥相望。
平生学道真实意,岂与穷达俱存亡。
天其以我为箕子,要使此意留要荒。
他年谁作舆地志,海南万里真吾乡。
横槎晚渡碧涧口,骑马夜入南山谷。
谷中暗水响泷泷,岭上疏星明煜煜。
寺藏岩底千万仞,路转山腰三百曲。
风生饥虎啸空林,月黑惊麇窜修竹。
入门突兀见深殿,照佛青荧有残烛。
愧无酒食待游人,旋斫杉松煮溪蔌。
板阁独眠惊旅枕,木鱼晓动随僧粥。
起观万瓦郁参差,目乱千岩散红绿。
门前商贾负椒荈,山后咫只连巴蜀。
何时归耕江上田,一夜心逐南飞鹄?
西行度连山,北出临汉水。
汉水蹙成潭,旋转山之趾。
禅房久已坏,古甃含清泚。
下有仲宣栏,绠刻深容指。
回头望西北,隐隐龟背起。
传云古隆中,万树桑柘美。
月炯转山曲,山上见洲尾。
绿水带平沙,盘盘如抱珥。
山川近且秀,不到懒成耻。
问之安能详,画地费簪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