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浣溪沙·其二十四》
《浣溪沙·其二十四》全文
宋 / 张孝祥   形式: 词  词牌: 浣溪沙

霜日明霄水蘸空。鸣鞘声里绣旗红。淡烟衰草有无中。

万里中原烽火北,一尊浊酒戍楼东。酒阑挥泪向悲风。

(0)
注释
霜日:指秋天。
一说秋天的太阳。
明霄:明净的天空;晴朗的天空。
蘸:沾染,沾取液体。
水蘸空:指远方的湖水和天空相接。
鞘:装刀剑的套子,一说鞭鞘,这里指马鞭。
鸣鞘声:刀剑出鞘声。
一说指行军时用力挥动马鞭发出的声音。
绣旗:绣有图案的军旗。
有无中:若有若无。
烽火北:当时荆州已成南宋边界,谓被金人占领的中原已在火线的北面。
尊:同“樽”,酒杯。
酒器。
戍楼:有军队驻防的城楼。
酒阑:饮酒将尽。
悲风:指凄厉的秋风。
翻译
秋日天空明净,远水蘸着长空,军营里红旗飘扬,不时传来马鞭声阵阵。远处淡烟笼着衰草,秋色在若有若无之中。
万里中原已在烽火的北面,只能在东门的城楼上借一杯浊酒浇愁。酒后挥泪洒向悲凉的秋风中。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种边塞战争的氛围,诗人通过对自然景象和战事的描述,抒发了自己的哀伤与忧虑。首句“霜日明霄水蘸空”以清冷的秋日景色为背景,水面反射着天空的苍白,营造出一种萧瑟孤寂的氛围。第二句“鸣鞘声里绣旗红”则点出了战事,战马的嘶鸣声中,军旗猎猎,显示了战争的紧张气氛。

第三句“澹烟衰草有无中”进一步渲染了边塞的荒凉与战争带来的破败。第四句“万里中原烽火北,一尊浊酒戍楼东”诗人提及了遥远的中原战事和烽火,自己却在戍楼上饮着浊酒,这种对比强烈地表达了诗人的无奈与孤独。

最后一句“酒阑挥泪向悲风”则直接抒发了诗人在酒力醺酣之际,对着秋风流下眼泪的哀伤情绪。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写和战争氛围的渲染,表现了诗人对于国事的忧虑和个人命运的悲凉。在艺术处理上,诗人巧妙地运用了对比和象征,使得诗意深远,情感丰富。

作者介绍
张孝祥

张孝祥
朝代:宋   字:安国   号:于湖居士   籍贯:简州(今属四川)   生辰:1132年-1169年

张孝祥(1132年—1170年),字安国,别号于湖居士,汉族,历阳乌江(今安徽和县乌江镇)人[1][2],卜居明州鄞县(今浙江宁波)。南宋著名词人,书法家。为唐代诗人张籍之七世孙;父张祁,任直秘阁、淮南转运判官。张孝祥生于明州鄞县(今浙江宁波),少年时阖家迁居芜湖(今安徽省芜湖市)。绍兴二十四年(1154年),张孝祥状元及第,授承事郎,签书镇东军节度判官。
猜你喜欢

张仲山补试余调官皆不得意相会次一咏

君自战馀成眊氉,吾行到处得揶揄。

两穷邂逅空相视,只问归时有信无。

(0)

妙山孙元济建阁江濒以馆往来士大夫余取韩文公瞰临眇空阁之句题以眇空赋三绝句·其三

真空元在我胸中,自外观之枉费功。

熟视主人参透处,也无实相也无空。

(0)

余蓄石屏风十游稚宜喜而求之辄遗其一侑以五绝·其五

大道要为天下公,割吾所爱以归侬。

北窗不在西湖上,惊见飞来湖上峰。

(0)

上广东运副马少卿寿十口号·其四

文星又转作郎星,晓握兰香上玉清。

屹立太微东北角,是非时与上台争。

(0)

上广东运副马少卿寿十口号·其九

平星转作上台星,独运璇玑握玉衡。

蹀躞稳行黄道阔,荧煌长伴紫微明。

(0)

喜天游二十一兄至亳社时同叔夏十六兄作

登高望南都,雉堞疑可数。

城中人不见,百里等燕楚。

我无简书畏,自笑谁缚汝。

东风送兄来,下马逼三鼓。

迎门闹儿童,罗拜欣欲舞。

花枝应亦喜,红幞已微吐。

聊为文字饮,一洗别离苦。

别离何足云,千载成仰俯。

要知静中趣,回视今孰愈。

焚香默自照,下此一转语。

铃阁老师兄,当为君去取。

(0)
诗词分类
讽刺 豪放 咏物 写花 闲适 牡丹 节日 写人 挽诗 惆怅 写雨 题诗 写景 游玩 饮酒 荷花 怀古 咏史怀古
诗人
姜夔 薛季宣 洪亮吉 顾太清 王质 朱翌 尤侗 王寂 丁鹤年 王易 叶适 张祜 严复 寒山 范纯仁 刘宰 黄公度 徐铉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