荒若无人居,晓霾静诸屋。
老树眠泥塘,鸟声似儿哭。
乱草经烧馀,努力守微绿。
平海寒不潮,接岸凝黄浊。
地境临至宽,气严转拘束。
略动樯旗风,云态便舒目。
安得千亿心,尽与散烦蹙。
荒若无人居,晓霾静诸屋。
老树眠泥塘,鸟声似儿哭。
乱草经烧馀,努力守微绿。
平海寒不潮,接岸凝黄浊。
地境临至宽,气严转拘束。
略动樯旗风,云态便舒目。
安得千亿心,尽与散烦蹙。
这首诗描绘了定海旅途中的一幅宁静而略带凄凉的画面。诗人以细腻的笔触,勾勒出荒寂之地的清晨景象。
首句“荒若无人居”,开篇即点明环境的荒凉与人迹罕至,营造出一种孤寂的氛围。接着,“晓霾静诸屋”进一步渲染了清晨的寂静,晨雾笼罩下的房屋显得格外宁静。通过“静”字,诗人巧妙地传达出一种深沉的静谧感。
“老树眠泥塘,鸟声似儿哭”两句,运用拟人化的手法,将老树和鸟儿的形象生动地展现在读者面前。老树仿佛在泥塘中沉睡,而鸟儿的啼鸣则如同婴儿的哭泣,既增添了画面的生动性,也暗示了环境的荒凉与孤独。
“乱草经烧馀,努力守微绿”描绘了经过焚烧后,乱草虽已枯萎,但仍顽强地保持着一抹绿色,象征着生命力的坚韧与顽强。这一细节不仅丰富了画面的层次,也蕴含了对生命力的赞美。
“平海寒不潮,接岸凝黄浊”则转向对海面的描写,海面因寒冷而不涨潮,岸边则是凝固的黄色浑浊,展现了大海的壮阔与复杂,同时也暗示了环境的恶劣与变化无常。
“地境临至宽,气严转拘束”描述了广阔的土地与严苛的气候条件,两者形成鲜明对比,强调了自然环境的严峻与挑战。
最后,“略动樯旗风,云态便舒目”写出了微风吹动樯旗,云彩舒展开来的情景,为画面增添了一抹生机与希望。而“安得千亿心,尽与散烦蹙”表达了诗人渴望能够拥有无数的心灵,去化解生活中的烦恼与忧愁,体现了对心灵自由与解脱的向往。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观的细腻描绘,展现了旅途中所见的荒凉与宁静,以及对生命力、自然力量与个人内心世界的深刻思考。
燕雀赴广厦,鸡鹜就卑栖。
我生共有托,生理与汝齐。
忧患历险艰,转徙疲东西。
常慕蛮与触,所居能自赍。
哀吟蹈楚郊,主人欲招携。
卜筑烦里旅,妇姑免勃溪。
此邦非故乡,习俗素所迷。
颇以羁见忌,得安糁与藜。
下见贤相仁,恤隐逾天倪。
阴德少阳报,眉寿至介圭。
已当受一廛,终身活灌畦。
空庭众嚣息,风叶独纷纷。
秋期此时改,感叹坐黄昏。
远怀灵均子,著书为平分。
念尔刚直心,吐兹清丽文。
上嘉唐虞世,下悼商周君。
能与日月争,不能却浮云。
浮云蔽日月,岁暮奈忧勤。
精诚谁谓远,恍惚若相闻。
神仙不可学,浅俗如醯鸡。
逍遥二三叟,乃独秦遗黎。
避地思远适,名山得幽栖。
深岩紫芝秀,归路桃花迷。
稍远人世隔,遂忘陵谷移。
至今山中人,往往犹见之。
吾闻秦皇帝,甚慕真人为。
驾石窥蓬莱,载车象云蜺。
沙丘往不返,四海忽若遗。
安知全真子,近在西山垂。
一千二百年,修身未尝衰。
古称山泽臞,非复万乘期。
观君此图意,有以和天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