塞边无雁可传书,门外无山可望夫。
独有柳营千里月,素娥深夜伴人孤。
塞边无雁可传书,门外无山可望夫。
独有柳营千里月,素娥深夜伴人孤。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边塞女性的孤独与思念之情。首句“塞边无雁可传书”,形象地表达了边塞之地与外界沟通的艰难,雁是古人传递信息的重要载体,但在边塞之地,却无法依靠它们来传递消息,暗示了主人公与外界的隔绝和内心的孤独。
接着,“门外无山可望夫”一句,进一步深化了这种孤独感。在古代,人们常以山为屏障,作为情感寄托的象征,而这位女子却连这样的寄托也失去了,她无法通过眺望远方的山脉来寻找丈夫的身影,这不仅是地理上的阻隔,更是心灵上的孤独。
“独有柳营千里月,素娥深夜伴人孤”则将画面转向了夜晚的边塞。月光洒满千里柳营,虽然有月相伴,但对这位女子来说,这月光却是孤独的象征。月中的“素娥”(嫦娥)在这里成为了她的伴侣,但嫦娥虽美,却也是寂寞的化身,与她一同承受着深夜的孤独。这一句通过自然景象的描绘,巧妙地传达了人物内心深处的寂寞与无奈。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边塞女性在远离家乡、亲人的情况下,面对孤独与思念时的心境,既有对外部环境的描绘,也有对内心情感的深刻挖掘,体现了元代文学中对人性深度的探索。
按谱新求洛下栽,朱栏围土事深培。
半妆晓日争光照,一笑春风喜竞开。
得地自依孙相閤,飞香欲绕邺王台。
绣帘对赏犹嫌远,剪上金盘近酒杯。
杖藜随所适,花柳自村村。
野岸桃临水,人家竹映门。
香泥飞燕子,芳草思王孙。
著处堪沈醉,春醪正满樽。
先子生辛未,齐年见此翁。
从容六纪内,隐约古人风。
教子从书积,延宾畏酒空。
阶前桃杏色,依旧入帘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