轻易前贤说陆沉,向来忧患岂为深。
孔无尤怨真强项,佛出人天是苦心。
欲语无驺端可哑,得书遮眼未妨淫。
沦胥坐视稽天浸,何用偷生更惜阴。
轻易前贤说陆沉,向来忧患岂为深。
孔无尤怨真强项,佛出人天是苦心。
欲语无驺端可哑,得书遮眼未妨淫。
沦胥坐视稽天浸,何用偷生更惜阴。
这首诗名为《书愤》,作者陈曾寿是清代末年至近代初年的诗人。诗中表达了对社会变迁和历史沉浮的深刻感慨。首句"轻易前贤说陆沉",暗示对过去贤人的见解轻率,认为历史的沉沦并非难以理解之事。次句"向来忧患岂为深",表明诗人对世事忧虑并非空穴来风,而是源于对现实深深的忧虑。
第三句"孔无尤怨真强项",借孔子的形象,表达对坚韧不屈精神的赞美,即使面临困境也不轻易抱怨。第四句"佛出人天是苦心",则以佛教教义比喻,指出伟大的人物如佛陀般降世,是为了拯救世人于苦难之中,体现了诗人的悲悯情怀。
第五、六句"欲语无驺端可哑,得书遮眼未妨淫",诗人感叹在混乱的时代,即使有话想说也无人倾听,而书籍虽能暂时掩盖现实的丑恶,却无法阻止其蔓延。最后一句"沦胥坐视稽天浸,何用偷生更惜阴",诗人痛心疾首,直面社会的衰败,认为苟且偷生已无意义,不如坦然面对。
整体来看,这首诗情感深沉,寓言性强,展现了诗人对时代的深刻洞察和对理想破灭的无奈。
对剑花凝,笳叶卷,天宇尘清声肃。
楼船催解处,正日戈夕照,风旗西矗。
虎战龙争,人非地是,形势昔雄三国。
景升今何在,怅婆娑老子,奚堪荆牧。
岂自古常言,力宁斗智,智宁如福。西征非太速。
奈臣职、难负君王嘱。
嗟往事、祁山抗表,剑阁刊铭,祗成堕甑并空轴。
喜听平安信,岂止为、区区一竹。蚊蚊类、笑谈逐。
玉关归老,不愿封侯食肉。愿还太平旧蜀。
拟龙山、把酒酹西风,西风苦无情。
似秋容不受,骚人登眺,特地悭晴。
依稀两三过雁,何处是方城。
目断危楼外,山远烟轻。
且对黄花一笑,叹浮生易老,乐事难并。
唤遏云低唱,檐溜任霏铃。
问何如、乌纱折角,把芳名、盖取晋参军。
东篱下,阴晴不管,输与渊明。
久识屏山面,今朝得胜游。
桥梁横古渡,树影倒中流。
风定春樯度,烟轻晚市收。
凭栏谁领解,一鹭点沙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