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生奇才天下闻,先生早达非隐沦。
名园十亩手自辟,远意正在桑榆曛。
苍生日夕要霖雨,碧山岂得留閒人。
君不见晋公绿野晚始就,魏公老圃当秋芬。
人生适志亦有日,弹丸鸮炙空劳神。
隐待园,园待隐,尘海茫茫几时尽。
会须重梦竹间翁,烟雨春风谢招引。
先生奇才天下闻,先生早达非隐沦。
名园十亩手自辟,远意正在桑榆曛。
苍生日夕要霖雨,碧山岂得留閒人。
君不见晋公绿野晚始就,魏公老圃当秋芬。
人生适志亦有日,弹丸鸮炙空劳神。
隐待园,园待隐,尘海茫茫几时尽。
会须重梦竹间翁,烟雨春风谢招引。
这首明代诗人顾清的《待隐园为邃庵冢宰赋》描绘了一位才华横溢但并未选择遁世归隐的先生形象。首句“先生奇才天下闻”,赞美了主人公的非凡才能广为人知。次句“先生早达非隐沦”则揭示了他虽早早取得成就,但仍保持着入世之心,而非选择隐居。
“名园十亩手自辟,远意正在桑榆曛”两句,写先生亲手开辟的园林,表达了他对晚年生活的深思熟虑和对宁静生活的向往。诗人以“苍生日夕要霖雨,碧山岂得留閒人”进一步强调,大自然需要像先生这样有才能的人来治理,暗示了他的责任与使命。
接下来,诗人援引晋公和魏公的例子,说明即使晚年才投身政务,也能有所作为,实现人生价值。“人生适志亦有日,弹丸鸮炙空劳神”则劝诫人们不必过于忧虑,应追求内心的满足,享受生活。
最后,“隐待园,园待隐,尘海茫茫几时尽”表达了对尘世纷扰的感慨,以及对隐逸生活的理想化期待。结尾“会须重梦竹间翁,烟雨春风谢招引”寄寓了诗人希望能在梦中与隐逸的竹林老人相遇,远离尘嚣,享受自然的宁静。
整体来看,这首诗通过赞美主人公的才情与抱负,同时也传达出对人生哲理的思考,展现了诗人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和对现实责任的担当。
风吹冬暖变春暖,江梅艳艳横新枝。
经年不逢间何久,忽此相遇如有期。
初开珊珊尚寂寞,仙人缀佩悬瑶玑。
后日重来不可辨,漫漫月树留寒辉。
清香芬敷去何远,可惜不使蝶得知。
游人争至无日夜,对之但笑果喜谁。
不知春工用何术,抟造万物皆可为。
得非各使出所巧,约与斗竞合一时。
不然裁剪未易给,鞭役众鬼宁不噫。
终年成功财几日,旋亦堕坏良可悲。
传闻昔时大烹享,九牛合鼎羊豕随。
一取所实荐滋味,神啜不吐人食宜。
安知后世无所用,儿嚼不美还弃之。
古今万事皆若此,为尔绕树成嗟咨。
春城花草穷朱殷,俗儿趁走脚欲穿。
闲来无悰喜自适,时到双树为奇观。
庄如天官植幢盖,毅若壮士苍衣冠。
老枝又芽忽并出,似欲并力擎青天。
灵根深盘不可究,疑与地轴相拘挛。
不知培栽竟谁手,而又始植为何年。
行扪步绕不可问,但见茂色连云烟。
东风牵人少游此,佛屋日日重门关。
虽有大荫人不及,于此尤得志士怜。
束蒿为楹樗为柱,居者略不忧其颠。
乃令遗材抱美植,不得总载桷与椽。
高堂倾攲未支柱,匠者日亦经其边。
不思大干有强用,反以斧钝难其坚。
吁今谁是爱材者,定知惜此双树篇。
正色憎桃李,凌霜见嫩黄。
有同高士操,常占晚秋芳。
袅袅金风软,漙漙玉露光。
君恩隆一束,时令应重阳。
幸遇桑蓬庆,欣逢曲米香。
敢因难老祝,采掇奉瑶觞。
科斗何年变篆字,至秦程邈翻为隶。
今人但习真草行,谁会六书三耦意。
篆所最难柱与圈,学打一圈费三年。
岂容臆决蔑师授,汩没形象迷傍偏。
九江法帖钟鼎刻,兵火以来犹可得。
人间亦有说文本,臣翱反切臣锴释。
朱生赠我古印章,奎躔壁度森开张。
自言少小嗜此艺,意欲径上阳冰堂。
细观刀笔最佳处,颇识传笺通训故。
苟焉糊口栖此身,元来亦是知书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