孤村三两人家住,终日对野叟田父。说今朝绿水平桥,昨日溪南新雨。
碧天边岩穴云归,白鹭一行飞去。便芒鞋竹杖行春,问底是青帘舞处?
孤村三两人家住,终日对野叟田父。说今朝绿水平桥,昨日溪南新雨。
碧天边岩穴云归,白鹭一行飞去。便芒鞋竹杖行春,问底是青帘舞处?
这首元代冯子振的《鹦鹉曲·野渡新晴》描绘了一幅宁静而祥和的乡村画面。首句“孤村三两人家住”,以寥寥数笔勾勒出一个偏远的小村庄,人烟稀少,生活简朴。接着,“终日对野叟田父”,表现出村民与淳朴农夫日常交流,反映出农村生活的淳厚风俗。
“说今朝绿水平桥,昨日溪南新雨”两句,通过对话内容,描绘了雨后新晴的景象,水位上涨,桥梁倒映着翠绿,溪流清新,显示出自然的生机与活力。接下来,“碧天边云归岩穴,白鹭一行飞去”,视线转向天空,云彩悠然归巢,白鹭成行飞翔,增添了画面的动态美和宁静气氛。
最后,“便芒鞋竹杖行春,问底是青帘舞处”,诗人穿上草鞋竹杖,漫步在春天的田野,不禁好奇地询问那青帘招展的地方是否曾有欢歌笑语。这句寓含了诗人对乡村生活的向往和对过往热闹场景的怀念。
整体来看,这首诗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乡村的日常生活和自然风光,展现出元代文人对田园生活的热爱和对世外桃源般的理想追求。
折花泛舸,又夜浅灯孤,绿阴如许。旧游间阻。
听檐声压酒,醉醒无据。落魄多愁,尚记罗裙雁柱。
向南浦。讶杨柳今朝,腰瘦慵舞。
行遍深院宇,已负了春来,忍教春去。
笑人易误,似山中枕石,顿忘时序。
小榼樱桃,更忆西园胜聚。寄情处。
画当年、满湖烟雨。
溪风迎面,望长淮、坟起狂涛如屋。
浊酒浇肠杯快倒,酣啸好平肌粟。
剑事猿公,经翻鹿女,奇气偏惊俗。
旅怀颓宕,雄才谁念萧育。
独夜越鸟号寒,苍茫渴旦,电走华年速。
蚤岁长杨誇赋手,健笔浓挥散卓。
佳侠名虚,谈交金尽,无地堪投足。
商音催响,高吟还对孤烛。
城束双江,亭俯万峰,烟雨迷离望眼。恨久客无端。
故园非远。望得秋凉飒爽,有搅梦,风将疏竹卷。
竹声更苦,烟啼露咽。忍教魂断。休叹。有人管。
是几朵芙蓉,镇同萧散。任冷落炊烟,玉琴迟典。
要向丰湖好景,待月上、梅花弹僧院。
更一笛、吹破閒愁,颓放舵楼西返。
是夷光、忙忙直向,三江五湖处。
大夫相与任白鹭鸳鸯,烟外毛羽。
洞庭七十峰如许。芙蓉能见汝。
林屋月、白云相逐,飞过天际树。
胥魂不返愧教他,银涛十万顷,随潮东注。
香采后,梧宫覆。苧萝无女。
应相劝,子皮竟遁,莫漫把、千金仍废着。
正好用,计然遗策,飘然辞相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