屋漏我无愧,室暗那可欺。
老僧对清夜,浙风动伽梨。
谆谆面墙壁,皎皎分渑淄。
燎蚊隔烟语,闻鸡起蓐炊。
我来何所见,兴尽意辄随。
相逢不相识,聊问姓名谁。
屋漏我无愧,室暗那可欺。
老僧对清夜,浙风动伽梨。
谆谆面墙壁,皎皎分渑淄。
燎蚊隔烟语,闻鸡起蓐炊。
我来何所见,兴尽意辄随。
相逢不相识,聊问姓名谁。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夜宿天宁寺的所见所感,充满了禅意与宁静之美。
首联“屋漏我无愧,室暗那可欺”以屋漏和室暗为背景,表达了诗人内心的坦荡与自省,即使身处简陋,也无愧于心,不被外界的黑暗所蒙蔽。
颔联“老僧对清夜,浙风动伽梨”描绘了夜晚中老僧静坐的情景,浙风轻轻吹动着袈裟,营造出一种超脱尘世的氛围。
颈联“谆谆面墙壁,皎皎分渑淄”运用比喻手法,通过面对墙壁的谆谆教诲和分辨渑淄的清澈,进一步强调了内心的纯净与坚定。
尾联“燎蚊隔烟语,闻鸡起蓐炊”描绘了诗人与蚊虫对话的场景,以及听到鸡鸣后起身准备早饭的情景,体现了生活的平凡与禅宗中的“以平常心对待一切”的哲学思想。
最后,“我来何所见,兴尽意辄随”表达了诗人对所见之景的感受,以及在欣赏完美景后,内心随之满足和愉悦的状态。
“相逢不相识,聊问姓名谁”则以偶遇不相识之人,仅询问其姓名作为结尾,体现了诗人对人与人之间关系的淡然态度,以及对未知世界的好奇与尊重。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描写和深刻的哲思,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生活和内心的深刻感悟,以及对禅宗精神的追求与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