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吾兄文夫宦游天台余将官于江左不胜感离之情用韦苏州那知风雨夜复此对床眠为韵作十诗以寄·其三》
《吾兄文夫宦游天台余将官于江左不胜感离之情用韦苏州那知风雨夜复此对床眠为韵作十诗以寄·其三》全文
宋 / 王淹   形式: 古风  押[东]韵

我家尺五天,行人指城东。

老槐阅世故,高荫自清风。

叵量陵谷变,犹叹斤斧空。

故国岂乔木,遂应人与同。

(0)
翻译
我的家坐落在近似天高的地方,行人常常指向城东的方向。
那棵古老的槐树见证了世间的沧桑,它的浓荫带来阵阵清风。
难以置信的是,山陵谷地的变化如此巨大,但仍感叹斧头下的树木已空无一物。
故乡的树木难道只因人的离去而凋零?它们的命运似乎也随人世间一同沉浮。
注释
尺五:形容极高,古人认为天高五尺。
行人:路人,过客。
陵谷:山陵和山谷,泛指地形地貌。
斤斧:斧头,代指砍伐。
故国:故乡,祖国。
乔木:高大的树木,常用来象征古老或重要的事物。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文学家王淹的作品,名为《吾兄文夫宦游天台余将官于江左不胜感离之情用韦苏州那知风雨夜复此对床眠为韵作十诗以寄(其三)》。从这短暂的摘录中,我们可以窥见诗人深沉的情感和他对自然景观的细腻描绘。

“我家尺五天,行人指城东。” 这两句表明了诗人的居所之高远,同时也反映出外界对于这处风景的认知与赞美。这里的“尺五天”可能是指居所接近云端,给人一种超凡脱俗的感觉。

“老槐阅世故,高荫自清风。” 这两句描绘了一棵古老的槐树,它见证了岁月的变迁。树荫高大,随着清风摇曳,不仅形象生动,也寓意深长。这里的“阅世故”和“自清风”暗示了诗人对于历史沧桑、自然永恒的感慨。

“叵量陵谷变,犹叹斤斧空。” 这两句中,“叵量”一词通常用于形容山川之壮丽,这里可能是指对比过去与现在的景象。诗人感叹陵谷的变化,却又提到“斤斧”,这可能是在反思自然界与人类活动之间的关系。

“故国岂乔木,遂应人与同。” 这两句通过设问的方式表达了诗人对故土的深厚情感。这里的“故国”不仅是指物理上的家乡,更包含了文化和情感层面的归属。在文末,诗人似乎在寻求一种自然界与人类共同的和谐状态。

整体来看,这段摘录展现了一种对高远、古老、自然之美的赞美,同时也透露出诗人对于时间流逝、历史变迁以及个人情感的深刻反思。

作者介绍

王淹
朝代:宋

王淹,字伯奋,祖籍大名(今属河北)。旦七世从孙。宁宗庆元二年(一一九六)通判吉州。嘉泰二年(一二○二)知筠州(《周文忠公集》卷四一《次王伯奋通判韵》、卷五二《元丰怀遇集后序》、卷五四《王氏济美集序》)。开禧二年(一二○六)由知衢州任罢(《宋会要辑稿》职官七四之二一)。有《槐庭济美录》十卷(《宋史·艺文志》),已佚。今残本《永乐大典》录有《槐庭济美集》诗十六首,其内容似为辑录王氏族人之诗,具体作者已无考,姑置王淹名下。
猜你喜欢

送湖南卢提刑赴召三首·其三

先生休叹不逢时,此地非公已再危。

赤立一丝无藉手,青衿二百正张颐。

千缗兄镪仍三料,五顷夫田更八池。

但得门东无叫怒,老身寒饿不须悲。

(0)

送周伯寿赴省二首·其二

陈薛非卿监,赵罗真吏兵。

殿中尤给事,馆下范先生。

六士书难作,千怀子代倾。

苍生底时卿,切莫话归耕。

(0)

治装将归

又作瞿唐去,长为道路行。

滩名暗可数,风浪饱曾更。

僮仆般移惯,衣装结束轻。

别多难得泪,不是总无情。

(0)

还过渚宫·其一

一兴一废古今同,熊绎当年起霸功。

沿汉溯江开国步,牧皋规偃建王宫。

重来旧日嬉游处,犹觉如今气象雄。

想见得臣并斗谷,治兵谋国震山东。

(0)

冷清生活与赋拙何异围棋酌酒其乐无涯再得一律

□带无遗赏,寻盟乳洞仙。

万山如玉立,三穴自珠联。

局外棋尤审,杯馀酒更传。

回头笑牛女,虹气直冲天。

(0)

秋来一凤向南飞。

(0)
诗词分类
羁旅 奉和 赞颂 应制 离愁 伤春 忆昔 闺思 黄河 访友 劝勉 喜悦 竹子 客愁 写山 写鸟 亲情 音乐
诗人
阎尔梅 刘叉 陈谏 李格非 刘光祖 崔融 呼文如 陈耆卿 曹端 陆树声 吕蒙正 辅广 高珩 董思恭 吴锡麒 宋江 蔡允恭 陈寿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