片月忽临池,双蛾忆画时。
光浮空似粉,影散不成眉。
孤枕应惊梦,寒林正入帷。
情知两处望,莫怨独相思。
片月忽临池,双蛾忆画时。
光浮空似粉,影散不成眉。
孤枕应惊梦,寒林正入帷。
情知两处望,莫怨独相思。
这首诗描绘了一种孤寂且富有深情的夜景。"片月忽临池,双蛾忆画时",月光如水般流泻到池塘之中,两只蛾虫在月光下仿佛想起了它们曾经栖息的图画。这两句通过对比月光与蛾的动作,营造出一种静谧而又有些许忧伤的情境。
"光浮空似粉,影散不成眉"进一步描绘了月光在水面上的模糊和柔美,就像轻轻飘落的粉末,连月亮本身也变得不再清晰,如同画中的眉形散去,无法聚焦。这样的意象传达了一种梦幻而又有些许迷离的情绪。
"孤枕应惊梦,寒林正入帷"则是诗人在夜深人静之时,独自一人枕着枕头,月光如同寒冷的林木渗透进室内,让人不由得惊醒过来。这里的“帷”指的是室内的窗帘或门帘,但也暗示了诗人的心境,如同被外界的孤寂与寒冷所包围。
"情知两处望,莫怨独相思"表达了诗人对远方所思之人的深切情感。虽然身在此地,却能感受到彼此之间的思念,不必怨恨这份独自承受的情愫,因为这种相思是双向的,是互通的。
整首诗通过月光、水面、蛾虫以及室内外景物,巧妙地表达了对远方之人的深情和孤寂。每一句都透露出一种淡淡的忧郁,但又不失温柔与深情,是唐代词人在抒发个人情感时常用的手法。这首诗不仅描绘了一幅美丽的夜景,更是诗人内心世界的一次细腻描摹。
烨烨苍龙宿,腾光射斗杓。嘉时钟间气,○契在丛霄。
感会风云际,承恩雨露朝。
史才资笔削,使指载歌谣。十载霜威重,连○弊俗消。
赐环归画省,鸣玉率英寮。典礼还咨伯,寅○合佐尧。
谠言文石陛,正色紫宸朝。
共说门阑喜,谁云天路遥。一龙今在沼,三凤并仪○。
道在须调鼎,谋深鄙○貂。高情真邈邈,逸气更飘飘。
仙果虽迟熟,灵椿信后凋。
东山何足羡,会是蹑松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