巨浸波涛岂易凭,每因沮洳见丘陵。
不堪井邑频移改,耐可河堤善溃崩。
淮水九秋仍未减,楚人三户竟无增。
艖符辗转王程急,愁绝孤舟风雨凌。
巨浸波涛岂易凭,每因沮洳见丘陵。
不堪井邑频移改,耐可河堤善溃崩。
淮水九秋仍未减,楚人三户竟无增。
艖符辗转王程急,愁绝孤舟风雨凌。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对北方河流状况的忧虑和对社会变迁的感慨。首句"巨浸波涛岂易凭",形象地写出河流的巨大波动难以预测,暗示了自然环境的险峻。次句"每因沮洳见丘陵",通过对比低洼之地与原本的丘陵地形变化,表达了对家园频繁遭受洪水侵袭的无奈。
"不堪井邑频移改"进一步揭示了由于自然灾害导致的人们生活动荡不安,"河堤善溃崩"则强调了治水工程的脆弱。接下来,诗人以淮水为例,"淮水九秋仍未减",说明洪水之患长期存在,而"楚人三户竟无增"则寓言人口并未因此增多,反映出社会的停滞不前。
最后两句"艖符辗转王程急,愁绝孤舟风雨凌",描绘出诗人自己身处旅途,舟行风浪中,内心充满忧虑,表达了他对国家命运和个人行程的双重忧虑。整体来看,这是一首寓言性较强,反映了明代社会动荡与自然灾祸交织的现实写照。
重阳还近秋光好,银屏翠箔凉透。
凤髓炉温,鱼轩瑞应,天与冰壶清透。多文在手。
更赖玉腰肢,唾花衫袖。
旧约梅仙,为来人世作珍偶。
虚堂帘半卷,化工何限意,妆点时昼。
裛真香葵倾劝盏,都把芳心为寿。当歌对酒。
愿绿发朱颜,镇长依旧。宝箓名高,已书千岁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