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法与身俱幻,百骸惟耳尚聪。
文公为补琴操,回仙邀听松风。
万法与身俱幻,百骸惟耳尚聪。
文公为补琴操,回仙邀听松风。
此诗描绘了一种超然物外、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境界。"万法与身俱幻"表明了诗人对世间万物都如梦幻的看破,"百骇惟耳尚聪"则显示了诗人对于声音的敏感,即使是在各种嘈杂声中,也只留心于内在的清音。
"文公为补琴操"中的“文公”指的是历史上的文人雅士,他们常以弹琴作为修身养性的一种方式。“回仙邀听松风”则是诗人邀请一位归隐山林的仙者来聆听松风之声。这里的“回仙”可能是对一位隐逸者的尊称,而“松风”则象征着自然界清新的声音。
整首诗通过对比世间的幻相与自然的声音,表达了诗人对于精神修养和追求高洁境界的向往。
累累东田瓜,葛藟相缠牵。
自非同根株,那能久不迁。
爱子莫逆好,婉恋尊酒前。
胡为互分合,复此当离筵。
出门忽千里,念远繁忧煎。
临岐一挥手,踟蹰顾櫜鞬。
古交气谊固,松柏保岁寒。
亮君秉高哲,抱策申赠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