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和子由除夜元日省宿致斋三首·其二》
《和子由除夜元日省宿致斋三首·其二》全文
宋 / 苏轼   形式: 七言绝句  押[咸]韵

白发苍颜五十三,家人强遣试春衫。

朝回两袖天香满,头上银幡笑阿咸。

(0)
注释
白发:指头发已经变白。
苍颜:形容面容衰老。
五十三:年龄。
强遣:勉强让。
试春衫:尝试穿新做的春季服装。
朝回:上朝归来。
天香:比喻朝廷的香气,可能指熏香或者官场的氛围。
银幡:银色的旗帜,可能象征地位或荣誉。
笑阿咸:笑着对阿咸说话,可能含有戏谑或调侃之意。
翻译
我已年过半百,满头白发,家人勉强让我穿上春天的新衣。
上朝归来,衣袖间还残留着朝廷的香气,头上戴着银色的旗帜,笑看阿咸(可能是同僚或亲友)
鉴赏

这是一首描绘春日里人生感慨的诗句。开篇“白发苍颜五十三,家人强遣试春衫”写出了诗人的年华已高,头发斑白,到了五十三岁这个年龄,但仍被家人鼓励换上春天的新衣服。这不仅描绘了诗人对时光流逝的感慨,也反映出家人对他依然充满期待与关心。

接下来的“朝回两袖天香满,头上银幡笑阿咸”则是写诗人在清晨归来时,衣袖间弥漫着花香,而头顶的佛珠(或作其他饰物)随风摇曳,带有一丝自得其乐的微笑。这里传达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欣赏,以及内心世界的宁静与满足。

整体而言,这首诗既有对生命流逝的感慨,也有对生活美好片刻的珍惜和享受,透露出诗人超脱俗世、自在悠然的情怀。

作者介绍
苏轼

苏轼
朝代:宋   字:子瞻   号:铁冠道人   籍贯:眉州眉山(四川省眉山市)

苏轼(1037年1月8日—1101年8月24日),字子瞻,又字和仲,号铁冠道人、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苏仙。汉族,眉州眉山(今属四川省眉山市)人,祖籍河北栾城,北宋文学家、书法家、画家。嘉祐二年(1057年),苏轼进士及第。宋神宗时曾在凤翔、杭州、密州、徐州、湖州等地任职。元丰三年(1080年),因“乌台诗案”被贬为黄州团练副使。
猜你喜欢

李仁甫用东坡寄王定国韵赋新罗参见贻亦复继

三韩接蓬莱,祥云护山顶。
涵濡雨露春,吞纳日月景。
美荫背幽壑,灵根发奇颖。
艰难航瀚海,包里走湖岑。
仙翁阅世故,未肯遽生瘿。
相期汗漫游,岁晚共驰骋。
原持紫团珍,往扣黄庭境。
想翁面敷腴,玉色带金井。
芸芸纳归根,湛此方寸静。
清规照浊俗,不惑类杨秉。
悬知药笼中,此物配丹鼎。
从今谈天舌,不用更浇茗。

(0)

题马氏草堂复斋听雪

前邻百鬼瞰高明,夜雨华榱叹昔人。
却爱君家鸿雁集,还能葺理草堂春。

(0)

光弼侄得邑西归赋诗勉之并示光义二首

共惟二百载,诗礼一门中。
冷落吾忧甚,扶持尔辈同。
传心地异辙,随用不言功。
外慕知何极,惟应念祖风。

(0)

初春和折子明岁前两诗

古今同活法,妙处在阿堵。
浮云兴和祟,白黑可坐数。
穷冬掩关卧,岂为作诗苦。
挑灯读韦编,至味可深咀。

(0)

春日西兴道中

短短菰蒲绿未齐,河洲水暖雁行低。
归时须趁春光浅,待得春深意却迷。

(0)

故太子詹事王公挽诗二首

大节元无玷,中心本不欺。
排奸力扛鼎,忧国鬓成丝。
方喜三旌召,俄兴一鉴悲。
西风吹泪眼,夫岂哭吾私。

(0)
诗词分类
杨柳 登高 悼亡 叙事 除夕 怀远 托物言志 七夕节 乐观 地点 抒情 赠答 写雪 西湖 写水 生活 愤慨 忧国忧民
诗人
李从善 嵇璜 鲍令晖 李元度 裴秀 傅尧俞 孔绍安 王播 范泰 林外 何晏 陈沆 范传正 钦叔阳 刘孝孙 琴操 张嘉贞 王驾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