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尺楼前淮水平,三秋客梦使君情。
萧萧雨暗田横岛,漠漠云遮韩信城。
南伐六军方驻马,北来四月未闻莺。
不堪回首西州路,重向山阳听笛声。
百尺楼前淮水平,三秋客梦使君情。
萧萧雨暗田横岛,漠漠云遮韩信城。
南伐六军方驻马,北来四月未闻莺。
不堪回首西州路,重向山阳听笛声。
这首诗描绘了淮水边的一幅壮丽而略带忧郁的画面。首句“百尺楼前淮水平”以百尺高楼映衬平静的淮水,营造出一种静谧而又辽阔的氛围。接着,“三秋客梦使君情”一句,将季节与情感巧妙结合,暗示着诗人对远方友人的思念之情,使整个画面充满了人文关怀。
“萧萧雨暗田横岛,漠漠云遮韩信城”两句,通过自然景象的变化,进一步渲染了诗中的情感氛围。雨雾笼罩下的田横岛和云遮蔽的韩信城,不仅增加了画面的层次感,也隐喻了历史人物的沉思与怀念。
“南伐六军方驻马,北来四月未闻莺”则将笔触转向时事,表达了对战争与和平的思考。驻马不前的军队与四月未闻的黄莺,形成鲜明对比,既展现了诗人对战争残酷性的反思,也寄托了对和平生活的向往。
最后,“不堪回首西州路,重向山阳听笛声”两句,以个人经历和情感的转折收尾。诗人难以忘怀过往的经历,再次回到山阳,听那熟悉的笛声,表达了对过去时光的怀念与不舍。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景物描写和深邃的情感表达,展现了诗人对友情、历史、战争以及个人经历的深刻思考,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和情感深度。
断鳌立极天不崩,谁著天柱东南方。
浑沌无窍不斧凿,谁开九锁如回肠。
栖真其人今在否,天坛千载空苍茫。
我来泉上一抚掌,龙洞激烈而腾骧。
翠蛟亭前无六月,天为洗涤心清凉。
雅欲削去仙隐迹,驱此山过云水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