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大涤洞天留题》
《大涤洞天留题》全文
宋 / 袁君儒   形式: 古风  押[阳]韵

断鳌立极天不崩,谁著天柱东南方。

浑沌无窍不斧凿,谁开九锁如回肠。

栖真其人今在否,天坛千载空苍茫。

我来泉上一抚掌,龙洞激烈而腾骧。

翠蛟亭前无六月,天为洗涤心清凉。

雅欲削去仙隐迹,驱此山过云水乡。

(0)
注释
断鳌:神话中的巨龟,支撑天穹。
立极:支撑天宇。
天柱:象征天地间的支柱。
浑沌:指天地未分、混沌初开的状态。
窍:孔洞。
斧凿:人工雕刻。
九锁:象征重重门户。
栖真:隐居修真的人。
天坛:古代祭祀天地的场所。
龙洞:可能指有龙的山洞。
翠蛟亭:绿色蛟龙装饰的亭子。
六月:炎热的夏季。
削去:消除或隐藏。
仙隐迹:仙人的踪迹或传说。
云水乡:形容远离尘世的地方。
翻译
断鳌支撑天宇不倾塌,何处是东南方的天柱?
天地初始无孔隙无需人工雕琢,是谁打开九重门像曲折的肠子?
栖息真理的人如今是否还在?天坛千年空旷而迷茫。
我来到泉边拍手感叹,龙洞激荡腾跃显威猛。
翠蛟亭前即使无夏日酷暑,天空也为我洗尽心灵的燥热。
我渴望抹去仙人的踪迹,让这座山越过云水之境。
鉴赏

这首宋朝袁君儒的《大涤洞天留题》描绘了一幅壮丽而神秘的自然景象。首句“断鳌立极天不崩”以神话中的巨鳌托天为喻,展现了天地稳固的壮观画面。接下来的两句“谁著天柱东南方”和“浑沌无窍不斧凿”暗示了天地开辟的神奇力量,没有人工痕迹,自然浑然天成。

诗人接着追忆“栖真其人今在否”,可能是指古代修道之人,表达对超凡脱俗生活的向往。天坛“千载空苍茫”则渲染出一种历史的沧桑感和洞天的寂静。诗人来到泉边,感受到“龙洞激烈而腾骧”的活力,象征着生命的勃发与自然的力量。

“翠蛟亭前无六月,天为洗涤心清凉”描绘了环境的清幽,即使炎热的六月,此处也清凉宜人,仿佛能洗涤心灵。最后两句“雅欲削去仙隐迹,驱此山过云水乡”表达了诗人想要超越世俗,追寻仙踪的愿望,希望山川能带他进入理想中的宁静之地。

整体来看,这首诗以奇特的想象和生动的描绘,展现了大涤洞天的神秘与美丽,同时也寄托了诗人追求超脱尘世的理想。

作者介绍

袁君儒
朝代:宋

袁君儒,理宗绍定间知建平县(明嘉靖《建平县志》卷五)。
猜你喜欢

赠岛云禅师

远庵枯叶满,群鹿亦相随。

顶骨生新发,庭松长旧枝。

禅高太白月,行出祖师碑。

乱后潜来此,南人总不知。

(0)

哭卫尚书

画戟重门楚水阴,天涯欲暮共伤心。

南荆双戟痕犹在,北斗孤魂望已深。

莲花幕下悲风起,细柳营边晓月临。

有路茫茫向谁问,感君空有泪沾襟。

(0)

寄乾陵杨侍郎

冷落官资不畏贫,司曹且共内官分。

步量野色成公案,点检樵声入奏闻。

陵庙路因朝去扫,御炉香每夜来焚。

碑寒树古神门上,管得无穷空白云。

(0)

赠封陟

谪居蓬岛别瑶池,春媚烟花有所思。

为爱君心能洁白,愿操箕帚奉屏帏。

(0)

昭君辞

我本良家子,充选入椒庭。

不蒙女史进,更失画师情。

蛾眉非本质,蝉鬓改真形。

专由妾命薄,误使君恩轻。

啼沾渭桥路,叹别长安城。

夜依寒草宿,朝逐转蓬征。

却望关山迥,前瞻沙漠平。

胡风带秋月,嘶马杂笳声。

毛裘易罗绮,毡帐代金屏。

自知莲脸歇,羞看菱镜明。

钗落终应弃,髻解不须萦。

何用单于重,讵假阏氏名。

駃騠聊强食,筒酒未能倾。

心随故乡断,愁逐塞云生。

汉宫如有忆,为视旄头星。

(0)

怨诗二首·其二

新梅嫩柳未障羞,情去恩移那可留。

团扇箧中言不分,纤腰掌上讵胜愁。

(0)
诗词分类
月亮 重阳节 人生 寒食节 悼念 赞美 中秋节 田园 山水 思乡 夏天 爱情 元宵节 母亲 战争 劳动
诗人
王镕 金人瑞 叶衡 狄仁杰 李旦 刘几 陈昌齐 惟俨 凌廷堪 任伯雨 西鄙人 虞姬 刘令娴 李夔 华允诚 曾公亮 胡深 徐俨夫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