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题阙·其四十四》
《题阙·其四十四》全文
明 / 王世贞   形式: 古风

昔有王彦方,闇然敦古谊。

讼者将取平,望庐恧而逝。

淑问既已昭,弓旌遂麇至。

一旦雠其身,侩酤以自秽。

始悟矜名客,良非终隐计。

众恶几于道,吾闻之老氏。

(0)
鉴赏

这首诗是明代诗人王世贞的作品《题阙》(其四十四),通过历史典故的引用,表达了对人性复杂性和道德观念的深刻思考。

首句“昔有王彦方,闇然敦古谊”,提到古代有位名叫王彦方的人物,他坚守着古老的友谊之道,暗中践行着忠诚与信义。这句诗为后文的故事设下了背景,引出了一段关于公正与道德的故事。

接着,“讼者将取平,望庐恧而逝”描绘了这样一个场景:当有人前来寻求公正时,王彦方以他的行为和人格魅力,使得那些寻求公正的人在看到他的庐舍后,感到羞愧,选择离去。这里体现了王彦方高尚的品德和影响力,能够感化他人,使他们认识到自己的不当之处。

“淑问既已昭,弓旌遂麇至”进一步描述了王彦方名声大噪之后,众多贤士纷纷前来拜访的情景。这里的“淑问”指美好的询问或请求,而“弓旌”则象征着邀请或礼遇。这句话表明,王彦方不仅在处理纠纷时展现了公正,更因其高尚的品质赢得了广泛的认可和尊敬。

然而,好景不长,“一旦雠其身,侩酤以自秽”。故事的转折点在于,王彦方最终遭到了报复,那些曾经被他感化的人们,为了自己的私利,背叛了他,甚至利用他的名声来为自己谋取利益。这一情节揭示了人性中的阴暗面,以及道德在现实面前可能遭遇的挑战。

最后,“始悟矜名客,良非终隐计”表达了诗人对那些追求虚名之人的真实看法,认为他们并非真正的隐士,他们的行为只是为了获得名声和利益。这句诗是对前文故事的总结,强调了道德和真实性的价值。

“众恶几于道,吾闻之老氏”则是对整个故事的哲学反思,引用老子的话,指出在道德和行为之间存在着深刻的联系,人们的行为往往反映了他们内心的道德标准。这句话强调了道德实践的重要性,并提醒人们要时刻警惕,避免因追求表面的荣誉而背离真正的道德原则。

综上所述,这首诗通过讲述一个关于公正、道德与人性的故事,探讨了道德实践与个人名誉之间的关系,以及在复杂社会环境中保持真实道德立场的难度。它不仅展示了中国古代文学的深邃思想,也对现代人提供了关于道德与人性的深刻启示。

作者介绍
王世贞

王世贞
朝代:明   字:元美   号:凤洲   籍贯:太仓(今江苏太仓)   生辰:1526年-1590年

王世贞(1526年12月8日-1590年12月23日),字元美,号凤洲,又号弇(yǎn)州山人,南直隶苏州府太仓州(今江苏太仓)人,明代文学家、史学家。
猜你喜欢

驾部郎中毕公挽辞二首·其二

早仕潜郎省,通才适世资。

衣冠推吉履,州郡载遗思。

乔木陉山外,阴堂洛水湄。

令名千古在,沈刻争臣辞。

(0)

和吴仲庶龙图寄德仁致政比部二首·其二

倦游城阙厌纷华,一棹南归出白沙。

簪绂弃来如释负,山林到处便为家。

流泉绕舍锵金玉,仙饵盈槃泛露霞。

珍重宗英嘉隐操,远裁清句重咨嗟。

(0)

次韵柳郎中二咏·其一地炉

蒲条围坐雪添瓶,侧理糊窗炽炭明。

常对图书堆四壁,却思裘褐胜双旌。

道心生后安休息,事局閒来怕践更。

睡足定应输杜守,穷愁何必学虞卿。

(0)

元丰己未三院东阁作.元丰戊午夏予尹京治陈氏狱言者以为推劾不尽诏移大理而理官推迹陈氏姻党干求府政纵出重辟事下御史推求己未岁予自濠梁赴台讯鞫卒不涉干求之迹而大理反有傅致之状虽蒙辩正听命久之不得出邑邑不已作诗十篇记一时事非欲传之他人但以示子侄辈使知仕宦之艰耳·其五

飞语初腾触细文,廷中交构更纷纭。

纲条既甚秋荼密,枉直何由束矢分。

御史皆称素长者,府徒半识故将军。

却怜比户吴兴守,诟辱通宵不忍闻。

(0)

寄友·其一

忆子自昔乘羊车,数月不见今何如。

潭边日日看流水,恐有溯流双鲤鱼。

(0)

寓言二首·其一

精神遍八方,一散或为风。

堂堂世之人,奈何总虚空。

我无腾化术,正尔不能从。

回视恍兮惚,老子其犹龙。

(0)
诗词分类
牡丹 节日 写人 挽诗 惆怅 写雨 题诗 写景 游玩 饮酒 荷花 怀古 咏史怀古 杨柳 登高 悼亡 叙事 除夕
诗人
黎培敬 吴迈远 刘铉 毕士安 季芝昌 陈康伯 裴休 秦湛 凌濛初 薛综 黄损 李晔 鲍楠 孙不二 宋子侯 乐婉 法照 高允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