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寓言二首·其一》
《寓言二首·其一》全文
宋 / 苏泂   形式: 古风

精神遍八方,一散或为风。

堂堂世之人,奈何总虚空。

我无腾化术,正尔不能从。

回视恍兮惚,老子其犹龙。

(0)
注释
精神:指人的精神力量或者影响力。
遍:遍布。
八方:各个方向,形容范围广大。
一散:一旦分散。
风:比喻力量的消逝或无形。
堂堂:形容众多或盛大。
世之人:世间的人们。
奈何:为什么,表示疑问和感叹。
总:总是。
虚空:空虚,缺乏实质。
腾化术:变化莫测的法术或能力。
正尔:恰恰如此,正是这样。
不能从:无法跟随或顺应。
恍兮惚:模糊不清,如梦似幻。
老子:古代哲学家老子的尊称,这里可能象征智慧或深沉。
犹:如同,好像。
龙:中国古代神话中的神兽,象征神秘和强大。
翻译
精神的力量遍布八方,一旦释放可能如风般消散。
世间众人如此众多,为何总是感到空虚无物。
我没有变幻莫测的能力,因此无法随波逐流。
回首往事,一切仿佛梦幻,老子或许就像那条隐匿的龙。
鉴赏

这首诗是北宋时期的文学家、哲学家苏轼(苏辙)之子苏泂所作,名为《寓言二首(其一)》。从内容来看,诗人借用道家的思想,表达了对现实世界的一种超脱和不满。

"精神遍八方,一散或为风。" 这两句描绘出一种宇宙间精神四处弥漫的景象,像是无形之物一旦散发,便化作风去,表现了诗人对于精神力量渗透一切的感悟,同时也隐含着对现实世界不可把握性的感慨。

"堂堂世之人,奈何总虚空。" 这两句则是对当时世人的批判,认为他们虽然看似庄重、显赫,但实际上却空洞无物,没有真实的精神追求和内在的充实。

"我无腾化术,正尔不能从。" 诗人自称没有能够升华变换的仙术,因此无法像道家修炼者那样超脱尘世。

最后两句 "回视恍兮惚,老子其犹龙。" 表达了诗人对先哲老子的仰望之情,以及老子思想深邃如同大海一般的敬畏之心,"犹龙"则是形容老子的智慧和精神状态,如龙一样高贵而不可捉摸。

整首诗通过对比现实与理想的差距,表达了诗人对于个人精神修养的追求,以及对当时社会现状的批判。

作者介绍

苏泂
朝代:宋

苏泂(一一七○~?)(与赵师秀同龄,生年参《文学遗产》一九八三年四期《赵师秀生年小考》),字召叟,山阴(今浙江绍兴)人。颂四世孙。生平事迹史籍失载,从本集诗篇可知,早年随祖师德宦游成都,曾任过短期朝官,在荆湖、金陵等地作幕宾,身经宁宗开禧初的北征。曾从陆游学诗,与当时著名诗人辛弃疾、刘过、王楠、赵师秀、姜夔等多有唱和。卒年七十馀。有《泠然斋集》十二卷、《泠然斋诗馀》一卷(《直斋书录解题》卷二○、二一),已佚。清四库馆臣据《永乐大典》辑为《泠然斋诗集》八卷。
猜你喜欢

即事呈邢邵二医·其二

麦雨冷将热,庭花朝自昏。

渔樵初入耳,鸟雀已窥门。

不论宦情薄,祇言医道尊。

年来秫田歉,为尔罄芳樽。

(0)

月夜与惟敬浮玉岛饮

山色深於染,湖光澹却无。

地真排玉案,人似入冰壶。

莫倚珠崖广,还怜碣石孤。

布帆看不尽,幽兴自吾徒。

(0)

阜平道中

马足时陵竞,颠崖古道横。

山从一涧坼,水夺两崖鸣。

径路疑欲尽,人烟俄自生。

夜深见灯火,三户是孤城。

(0)

乞归不允·其二

风尘何意味,物色到山家。

麈尾聊须掷,羊皮敢向誇。

出真成小草,得亦是空花。

陵谷须臾事,吾生未可涯。

(0)

端午里中饮时甫有海上之捷

莫以独醒意,生疏旧酒徒。

煖香初写玉,寒碧旋添蒲。

柳插从巾堕,花催到手无。

海波知稍戢,为有辟兵符。

(0)

幼于见过分韵·其一

小径苔从破,清尊雨乍过。

亦知高枕是,其奈故人何。

懒但安吾有,狂今较孰多。

近耽贫贱理,慎莫厌松萝。

(0)
诗词分类
爱情 元宵节 母亲 战争 劳动 励志 清明节 老师 冬天 边塞 孤独 讽刺 豪放 咏物 写花
诗人
韦丹 蔡必胜 包播 裴廷裕 范纯礼 蓝采和 湘驿女子 盛度 王仲元 赵光远 刘程之 苏瑰 李夫人 柳泌 开元宫人 阎立本 魏知古 蔡新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