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色深於染,湖光澹却无。
地真排玉案,人似入冰壶。
莫倚珠崖广,还怜碣石孤。
布帆看不尽,幽兴自吾徒。
山色深於染,湖光澹却无。
地真排玉案,人似入冰壶。
莫倚珠崖广,还怜碣石孤。
布帆看不尽,幽兴自吾徒。
这首明代诗人王世贞的《月夜与惟敬浮玉岛饮》描绘了一幅静谧而清冷的山水画面。首句“山色深於染”,以生动的比喻,写出了夜晚山色在月光映照下的深深暗影,仿佛被更深的颜色浸染;次句“湖光澹却无”,则通过“澹”字描绘出湖面月色的清淡,几乎难以察觉,营造出一种空灵的意境。
“地真排玉案”运用了瑰丽的想象,将大地比作白玉铺成的宴席,展现出月夜下地面的洁白和宁静;“人似入冰壶”则进一步强调了环境的清冷,诗人与友人仿佛置身于透明如冰的壶中,心境澄澈。
接下来两句“莫倚珠崖广,还怜碣石孤”,诗人告诫不要沉溺于眼前的广阔景色,反而更应怜惜远处碣石的孤独,寓含着对人生孤独与渺小的哲思。最后,“布帆看不尽,幽兴自吾徒”表达了诗人与朋友在月夜中欣赏美景,享受这份幽深的兴致,流露出他们超然物外的雅趣。
整体来看,这首诗以月夜为背景,通过细腻的描绘和富有哲理的表达,展现了诗人与友人月下品酒赏景的高雅情趣,以及对自然与人生的独特感悟。
君不见,澄清丽水出黄金,逐浪随波永被沈。
有幸得逢良鉴者,披砂细拣暂知音。
因此遂蒙皇上宠,直入琼楼宝箧中。
一练一明光照耀,一回掌上一回钦。
以此尘沙含妙宝,故喻众生觉照心。
众生无此沈三有,元来流浪被境侵。
对尘恰似真如慧,离境元无照体心。
迷即一真名二体,只为群生不照心。
若能对境常真照,随尘离境一般心。
如来今日除分别,意遣众生妄习心。
但除妄习存终始,真照何妄不真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