源泉一滴海潮通,无限波涛发此中。
试问龙归何处是,满林风起吼长松。
源泉一滴海潮通,无限波涛发此中。
试问龙归何处是,满林风起吼长松。
这首诗以“源泉一滴海潮通”开篇,巧妙地将微小与宏大联系起来,展现出自然界的奇妙与和谐。一滴水从源头出发,却能激荡出无尽的波涛,这不仅是对自然现象的描绘,也暗含着哲理,象征着事物发展的无限可能和内在联系。
“无限波涛发此中”,进一步强调了这一滴水的力量和影响力,它虽小却能引发巨大的变化,如同人类社会中的一个小小行动,却能引发广泛的影响。这种对比手法,既展现了自然界的壮丽,也寓意着个人行为对整体世界的重要性。
“试问龙归何处是,满林风起吼长松。”最后两句则通过设问和形象的描绘,将话题引向更深层次的思考。龙,作为中国古代文化中的神秘生物,象征着力量、智慧和变化。这里以龙的归处为题,似乎在探讨生命、存在和宇宙的本质。而“满林风起吼长松”则以动态的画面,展现了自然界的生命力和活力,同时也暗示着某种内在的呼唤或启示,鼓励人们去探索、去理解这个复杂而美妙的世界。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生动的自然景象和富有哲理的表达,不仅展现了作者对自然的深刻感悟,也引发了读者对于生命、宇宙和存在的深层思考,是一首兼具艺术美感和思想深度的作品。
回味有苦益,充肠宜苦锥。
其实虽地出,其雅则天资。
因思夏畦发,又见霜林吹。
赖彼庶可食,此外何所为。
膻芗易爽口,鼎豆徒解颐。
朝市安能羡,山林端足师。
悠然自公咏,殷勤还我贻。
咀嚼岂不乐,吟哦信非痴。
寄语秋塘翁,谢借渊明诗。
俄而两三年,未尝不诵之。
翁昔游钱湖,日日载酒嬉。
我方坐筦库,逐势利奔驰。
惟恐尘埃多,忘却山水奇。
所以从翁借,欲公知我为。
秋塘夫如何,蒲荷净涟漪。
塘上客谁来,宁作宋玉悲。
胸蟠夜光寒,健笔愈陆离。
西风一吟讽,万事都若遗。
应笑我投閒,犹能咏于斯。
渊明闭关辈,翁亦老苦锥。
怅然复归翁,起我百世思。
昔也寿皇时,盖以战而守。
强敌难得志,和书驿使走。
持循四十年,罔敢为戎首。
世道倏升降,甲兵忽在手。
轻举将略疏,彼彊反归咎。
遂令北伐篇,小大皆灭口。
不惮累金缯,祇愿和好久。
庙算属仁贤,尊事贵黄耇。
祖宗缔创深,施泽等高厚。
朝班上青琐,忧国合细剖。
行行远家林,寒露湿芜柳。
无恶夸毗儿,无哂拓落叟。
何须莫吟诗,何须力饮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