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脚驴儿脚踏天,恒河诸佛若为宣。
阎浮夜半人惊起,把得芒绳下铁鞭。
三脚驴儿脚踏天,恒河诸佛若为宣。
阎浮夜半人惊起,把得芒绳下铁鞭。
这首诗以奇特的意象和生动的比喻,展现了诗人对佛法深邃的理解与独特的感悟。
“三脚驴儿脚踏天”,开篇便以非比寻常的形象,将读者带入一个超凡脱俗的世界。三脚驴,本就奇异,而它竟能脚踏天际,更是将想象力推向极致。这不仅是一种夸张的艺术手法,更寓意着佛法的高远与深邃,以及修行者追求真理、超越世俗的决心。
“恒河诸佛若为宣”,紧接着,诗人将目光投向了恒河畔的诸佛,仿佛在说,这些伟大的佛陀们,他们的教诲与智慧,如何在世间传播,如何影响着芸芸众生。这里,诗人巧妙地运用了恒河这一自然景观,象征着佛法的广大与深远,以及它在人们心中的地位。
“阎浮夜半人惊起,把得芒绳下铁鞭”,最后两句,诗人通过描绘夜晚时分,人们因某种原因突然惊醒,手中紧握着芒绳与铁鞭,形象地表达了在佛法的引导下,人们内心深处的觉醒与改变。芒绳与铁鞭,既是工具,也是象征,它们可能代表着修行过程中的困难与挑战,也可能是指引方向的灯塔。通过这样的描述,诗人传达出佛法能引领人们从迷茫中觉醒,走向光明与解脱的信息。
整体而言,这首诗以独特的视角和丰富的意象,展现了诗人对佛法深刻的理解与独到的感悟,同时也蕴含了对人生、宇宙的深思。
道人来自阳山麓,手携旧种千竿竹。
小裁方斛不盈尺,中有潇湘江一曲。
未信天工能尔奇,不知地脉从谁缩?
晴窗翛翛散烟雾,眼底森然立群玉。
岂期我乃累此君,蒙犯风埃走尘俗。
故山方远重愁绝,新句未成惭迫促。
黄冈之产大中椽,政用材美刳其腹。
愿言保此终天年,岁暮山中伴幽独。
大火既西流,凉风日凄厉。
古人重稼穑,力田在匪懈。
郊行省农事,禾黍何旆旆。
碾以他山石,玉粒使人爱。
大祀须粢盛,一一稽古制。
是为五谷长,异彼稊与稗。
炊之香且美,可用享上帝。
岂惟足食人,一饱有所待。
山阴文会才三日,怀阵迹都如扫。
郁郁葱葱,融融溢溢,和气偏薰瑶草。春光未老。
便撒放莺花,收回梨枣。
醉咽霞浆,寿星侧畔神仙岛。墙屏翩翩学子。
总芝兰玉树,映入娟好。
德耀新归,子平毕娶,来岁掌珠可抱。名缰利锁。
任禄食千钟,位登八座。贵不如闲,与儿郎自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