托钵千岩里,松花冻未开。
哀猿依讲席,饥鸟下生台。
潭影留云定,钟声送月回。
山中太古雪,为寄一瓢来。
托钵千岩里,松花冻未开。
哀猿依讲席,饥鸟下生台。
潭影留云定,钟声送月回。
山中太古雪,为寄一瓢来。
这首元代袁桷的《赠瑛上人住洞林》描绘了一幅深山隐居的画面。首句“托钵千岩里”展现了瑛上人在崇山峻岭中托着乞食的木钵行脚,生活简朴而虔诚。次句“松花冻未开”则点明时值冬日,松树上的花还未绽放,环境清冷。
第三句“哀猿依讲席”通过哀鸣的猿猴,寓言了上人修行生活的孤寂与刻苦,同时也暗示出佛法的深远影响。第四句“饥鸟下生台”进一步描绘了山中的生态,饥饿的飞鸟寻找食物,也反映出上人的慈悲心肠。
第五、六句“潭影留云定,钟声送月回”运用了动静结合的手法,潭水倒映着云彩,静谧而祥和,而钟声随月色回荡,增添了禅意与宁静。最后两句“山中太古雪,为寄一瓢来”,表达了诗人对上人超凡脱俗生活的敬仰,希望也能分享到那份远离尘世的清冷与纯净,以一瓢雪水象征着精神上的交流。
整体来看,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描绘和富有禅意的语言,赞美了瑛上人在深山洞林中的修行生活,体现了作者对超然物外境界的向往。
徂岁若飞羽,去矣不可招。
谅积寒暑多,我发觉翛翛。
是身一枯木,引忧自焚烧。
河山再游宦,乡国梦魂劳。
友朋不敢思,得意在本朝。
弟妹天一方,披衣泣中宵。
介拙取如此,罪侮肯相饶。
眷言此邦人,不与我逍遥。
五日无羊俎,十日无鱼庖。
懒我蔬菜惯,妻儿嗔呶呶。
亦有寝食地,肘申瓦叹摇。
政自不容膝,如彼风后巢。
当此仲夏时,何以谢炎歊。
前闻严君平,气和生凉飙。
但恐此语欺,古道久可嘲。
平生鄙潘岳,怀县复郁陶。
靖节真吾师,一去何超超。
终期不自堕,赋诗畔牢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