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发犹思沐,修途颇梦归。
不惭为吏拙,但恨读书非。
陇上健儿戍,渔阳突骑围。
谁能图战阵,枉是著朝衣。
短发犹思沐,修途颇梦归。
不惭为吏拙,但恨读书非。
陇上健儿戍,渔阳突骑围。
谁能图战阵,枉是著朝衣。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晁说之所作的《感事》,表达了诗人对于个人境遇和时局的感慨。首句“短发犹思沐”描绘了诗人对自己头发稀疏但仍渴望清洗的形象,暗示了生活的艰辛和对清洁的向往。次句“修途颇梦归”则流露出诗人对故乡和安宁生活的深深思念。
“不惭为吏拙”表明诗人对自己的官职能力有所自知,虽拙但无愧于心,体现出他的谦逊和责任感。“但恨读书非”则表达了诗人对自己学问的反思,觉得所学知识未能充分应用于现实,内心充满遗憾。
接下来,“陇上健儿戍,渔阳突骑围”两句寓言式的表达,暗指边疆战事的紧张,暗示国家动荡不安,而自己却只能在朝堂之上空谈兵法,无法施展抱负。
最后两句“谁能图战阵,枉是著朝衣”直接表达了诗人的无奈与不甘,感叹自己身穿官服却无法参与实际的军事谋划,只能空有报国之心。
整体来看,这首诗情感深沉,既有个人的自我反省,又有对国家命运的关注,展现了诗人复杂而深沉的情感世界。
东阁无人事渺茫,老僧持钵过丹阳。
十年栖止如何报,好与南谯剩炷香。
悲秋应亦抵伤春,屈宋当年并楚臣。
何事从来好时节,只将惆怅付词人。
早于批鵊巧于莺,故国春林足此声。
今在天涯别馆里,为君沽酒复何情?
婿贫如珠玉,婿富如埃尘。
贫时不忘旧,富贵多宠新。
妾本富家女,与君为偶匹。
惠好一何深,中门不曾出。
妾有绣衣裳,葳蕤金缕光。
念君贫且贱,易此从远方。
远方三千里,发去悔不已。
日暮情更来,空望去时水。
孟夏麦始秀,江上多南风。
商贾归欲尽,君今尚巴东。
巴东有巫山,窈窕神女颜。
常恐游此山,果然不知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