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南乡子.送述古》
《南乡子.送述古》全文
宋 / 苏轼   形式: 词  词牌: 南乡子

回首乱山横。不见居人只见城。谁似临平山上塔,亭亭。迎客西来送客行。

归路晚风清。一枕初寒梦不成。今夜残灯斜照处,荧荧。秋雨晴时泪不晴。

(0)
注释
不见居人只见城:取自唐·欧阳詹《初发太原途中寄太原所思》中的“驱马觉渐远,回头长路尘。
高城已不见,况复城中人”,谓城、人皆不可见。
此谓见城不见人(指述古),稍作变化。
临平山:在杭州东北。
临平塔时为送别的标志。
亭亭,直立的样子。
归路,回家的路上。
荧荧,既指“残灯斜照”,又指泪光,比喻贴切新颖。
这里指残灯照射泪珠的闪光。
翻译
回头看横亘的远山,已看不见城中的人影,只隐隐看见一座城。谁像那临平山上的高塔,亭亭伫立,迎送往来的客人。
回家的路上,晚风凄清,枕上初寒,难以入眠。今夜残灯斜照,微光闪烁,秋雨虽停但泪还未尽。
鉴赏

这首词是宋代文学家苏轼的《南乡子·送述古》中的一段,描绘了送别友人时的场景和离别后的感受。"回首乱山横",画面感强烈,山峦重叠,显得道路崎岖,暗示了离别的艰辛。"不见居人只见城",进一步渲染了离别的寂寥,只留下孤城作为送别的见证。

"谁似临平山上塔,亭亭。迎客西来送客行",运用拟人手法,将临平山上的塔比作深情的送行人,形象生动地表达了对友人的不舍与期待。塔静静矗立,仿佛在默默为友人送行,又在等待他的归来。

"归路晚风清",描绘了送别后归途的景色,晚风轻拂,带来一丝凉意,也带走了部分离愁。然而,"一枕初寒梦不成",词人难以入睡,初秋的寒意和离别的思绪交织,梦境难成。

最后两句"今夜残灯斜照处,荧荧。秋雨晴时泪不晴",以景寓情,残灯微弱的光芒映照着词人的心境,如同他此刻无法止息的泪水。即使秋雨停歇,他的离别之泪却依然如秋雨般绵延不断,表达了深深的哀伤和对友人的思念。

总的来说,这首词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送别时的景象和词人内心的情感波澜,具有很高的艺术感染力。

作者介绍
苏轼

苏轼
朝代:宋   字:子瞻   号:铁冠道人   籍贯:眉州眉山(四川省眉山市)

苏轼(1037年1月8日—1101年8月24日),字子瞻,又字和仲,号铁冠道人、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苏仙。汉族,眉州眉山(今属四川省眉山市)人,祖籍河北栾城,北宋文学家、书法家、画家。嘉祐二年(1057年),苏轼进士及第。宋神宗时曾在凤翔、杭州、密州、徐州、湖州等地任职。元丰三年(1080年),因“乌台诗案”被贬为黄州团练副使。
猜你喜欢

题侯侣之九歌图

君家九歌图,元是龙眠画。

冰毫动天机,意与象俱化。

坡仙以一马,千金莫酬价。

昏眼喜忽明,老绢尘欲亚。?窠有灵鬼,天马夹龙驾。

鳞幢借金节,隐隐出虚罅。

篪驾迎飞响,陈具咸所祃。

湘天水波立,绿红渺高下。

漠漠楚客魂,万古入悲话。

颓檐饥禽啄,长陀瘦鲛跨。

八篇竹枝词,命君共吟些。

愁声还入市,乞酒从嘲骂。

(0)

送侯宁

芳兰杂萧艾,独鹤随鸡群。

男儿暂困厄,困厄谁怜君。

或云深林间,其馥人自闻。

何如鼓双翼,轩昂九霄云。

(0)

哭翁诚之·其二

高义似君稀,思量泪滴衣。

公馀长对坐,路远未容归。

橘井尝甘冷,兰亭辨是非。

谁怜穷贾岛,临老失栖依。

(0)

臧宫

电扫风驱寇已平,雄心又向幕南庭。

君王自守苞桑戒,不侈边功纪汗青。

(0)

韩休

览鉴形癯恨鲜欢,格非一事古来难。

力邀强制何能久,却恐移心向宴安。

(0)

送真景元直院将漕江东·其一

识度追诸老,文章用一班。

志心深国计,正论豫时艰。

将指顾忧地,登车慷慨间。

却闻涂巷语,有诏命公还。

(0)
诗词分类
写雪 西湖 写水 生活 愤慨 忧国忧民 思亲 伤感 感慨 军旅 离别 乐府 壮志难酬 归隐 和诗 伤逝 泰山 闺怨
诗人
司马承祯 许稷 何焯 谢混 鸠罗摩什 可朋 金俊明 陈文述 贺兰进明 虞仲文 舒元舆 焦循 刘定之 李从善 嵇璜 鲍令晖 李元度 裴秀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