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扫风驱寇已平,雄心又向幕南庭。
君王自守苞桑戒,不侈边功纪汗青。
电扫风驱寇已平,雄心又向幕南庭。
君王自守苞桑戒,不侈边功纪汗青。
这首诗描绘的是臧宫在平定寇乱之后,继续保持其英勇之心,转向为君王效力的情景。"电扫风驱寇已平"运用了比喻,形容臧宫的军事行动迅速且有效,如同电闪雷鸣般扫荡敌寇,局面已经安定。"雄心又向幕南庭"进一步强调他不满足于过去的功绩,而是渴望在朝廷中继续发挥影响力。
"君王自守苞桑戒"暗示君主懂得保持谨慎和自我约束,如同农人守护着自家的桑树,不轻易炫耀边疆的战功。"不侈边功纪汗青"则表达了对过度追求显赫战功的批评,认为真正的英雄应该注重内在的修养和国家的长远利益,而非仅仅追求历史上的荣耀。
整体来看,这首诗赞扬了臧宫的英勇与忠诚,同时也寓含了对君王明智决策的期待,体现了宋朝文人士大夫对于治国理念的反思。
我诗何敢希杨公,况复进之陆放翁。
烦君妙语相纵臾,控地岂得追培风。
两翁齐名家异县,叹惜馀年能几见。
斯人不上甘泉班,我辈先之腼颜面。
君到灵山亲得语,切莫提撕落言句。
恨君相见一年迟,不同蓟北燕南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