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砧声》
《砧声》全文
清 / 郑国藩   形式: 七言律诗

秋来处处捣轻罗,急节繁音信手挝。

窗隔绿纱知运杵,灯摇红豆想横波。

谁家月照离情苦,永夜风传别绪多。

却笑老怀容易感,苦吟无计逐诗魔。

(0)
鉴赏

这首《砧声》由清代末年到近现代初的诗人郑国藩所作,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秋日夜晚捣衣声带来的思乡之情与离愁别绪。

首句“秋来处处捣轻罗”,以“捣轻罗”这一动作开篇,形象地展现了秋天到来时,人们为准备冬衣而忙碌的情景,轻罗衣物在砧板上被反复捶打,预示着季节的更替和生活的劳碌。

“急节繁音信手挝”一句,将捣衣的动作与声音形象化,急促的节奏和繁复的音律仿佛是诗人内心情感的直接流露,通过“信手”二字,表现了捣衣者动作的熟练与自然,也暗示了这种劳作的普遍性和日常性。

“窗隔绿纱知运杵,灯摇红豆想横波”两句,运用了视觉与听觉的结合,绿纱窗后隐约可见捣衣的身影,灯光下红豆般的灯火摇曳,不仅增添了画面的生动感,也暗喻了思妇对远方亲人的思念,以及那份难以言表的柔情。

“谁家月照离情苦,永夜风传别绪多”进一步深化了主题,月光下的离愁别绪,夜晚的风声中传递着更多的离别之痛,将个人的情感融入更广阔的社会背景之中,增强了诗歌的感染力。

最后,“却笑老怀容易感,苦吟无计逐诗魔”表达了诗人面对情感的复杂感受,既有对生活琐事的感慨,也有对创作本身的痴迷与挣扎,通过“诗魔”一词,巧妙地将艺术追求与个人情感相融合,展现出诗人独特的艺术情怀和人生哲学。

整体而言,《砧声》通过细腻的描写和深邃的情感表达,成功地捕捉了秋日夜晚特有的氛围,以及其中蕴含的思乡、离愁和艺术追求,是一首富有意境和情感深度的佳作。

作者介绍

郑国藩
朝代:清   字:晓屏   号:似园老人   籍贯:潮州

郑国藩(一八五七—一九三七),字晓屏,号似园老人。潮州人。清光绪年间拔贡。曾执教于汕头岭东同文学堂、潮州金山书院,民国七年(一九一八)出任广东省立金山中学代理校长。有《似园文存》三册。郑国藩诗,以民国二十四年(一九三五)其学生杨世泽、蔡丹铭所辑《似园文存》中《似园老人佚存诗稿汇钞》为底本。
猜你喜欢

新月

疑是嫦娥罢晚妆,懒将鸾镜照昏黄。

等闲投入青罗袋,露出弦边一指光。

(0)

渔者

小小扁舟浅浅溪,一钩香饵一蓑衣。

得鱼沽酒陶然醉,回首芦花江月低。

(0)

题陈妇程氏贞烈卷

妇人多少失其夫,谁肯从夫就死途。

但取心中无愧好,不求身外有名沽。

舍身轻作一毫末,立节高如千仞孤。

若较古来贞节者,于今都不让先躯。

(0)

哀朱先生

先生耳目最聪明,年少群中一俊英。

学步儒门才得路,修文鬼录已登名。

丰城尘起龙泉暗,华表云归鹤梦惊。

惆怅南窗勤苦处,凄凄夜雨吊寒檠。

(0)

初进南雍

宫墙高大羡南雍,何幸来游负笈从。

秋水芙蓉齐秀出,春城桃李尽芳浓。

月斜正听堂前鼓,日暮无闻饭后钟。

自笑不才逢际遇,朗吟聊破寂寥中。

(0)

和千家诗六十首·其四十四北谢碑

贾生谏疏谪长沙,天下驰名共一家。

回首洛阳何日是,江梅结子柳飞花。

(0)
诗词分类
悼亡 叙事 除夕 怀远 托物言志 七夕节 乐观 地点 抒情 赠答 写雪 西湖 写水 生活 愤慨 忧国忧民 思亲 伤感
诗人
乙支文德 洪天锡 周处 贾充 韩肖胄 孙周卿 崔子向 封彦卿 乐昌公主 孙偓 刘羲叟 畅诸 吕让 裴耀卿 阎济美 郭茂倩 李宗勉 毕世长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