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诗何敢希杨公,况复进之陆放翁。
烦君妙语相纵臾,控地岂得追培风。
两翁齐名家异县,叹惜馀年能几见。
斯人不上甘泉班,我辈先之腼颜面。
君到灵山亲得语,切莫提撕落言句。
恨君相见一年迟,不同蓟北燕南路。
我诗何敢希杨公,况复进之陆放翁。
烦君妙语相纵臾,控地岂得追培风。
两翁齐名家异县,叹惜馀年能几见。
斯人不上甘泉班,我辈先之腼颜面。
君到灵山亲得语,切莫提撕落言句。
恨君相见一年迟,不同蓟北燕南路。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许及之写给致远的一封回信,通过与杨公和陆放翁的比较,表达了对致远诗歌的赞赏之情。许及之谦虚地表示自己的诗歌不敢与杨公相比,更不敢与陆游相提并论。他希望致远能够用精妙的语言给予指导,认为即使在大地之上,也无法追赶飞翔的风。
许及之提到杨公和陆游都是大家,但分别来自不同的县份,感叹他们相遇的机会难得。他感慨自己无法达到甘泉的级别,而致远的才华则让许及之感到羞愧。许及之希望致远在灵山亲自听到他的教诲时,不要轻易说出任何批评的话。
最后,许及之遗憾地表示如果能早一年见到致远,就能一同游览蓟北和燕南路,享受诗歌交流的乐趣。整首诗充满了对致远诗歌才华的钦佩和对友谊的渴望,同时也体现了诗人谦逊的品质和对诗歌艺术的深刻理解。
五行七曜,成此闰馀。上帝降灵,岁且涒徐。
蛇蜕其皮,吾亦神摅。九九六六,束身天除。
何以充喉,吐纳太虚。何以蔽踝,霞袂云袽。
哀尔浮生,栉比荒墟。吾复丽气,还形之初。
在帝左右,道济忽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