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题柏台山僧》
《题柏台山僧》全文
唐 / 于鹄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冬]韵

上方唯一室,禅定对山容。

行道临孤壁,持斋听远钟。

枯藤离旧树,朽石落高峰。

不向云间见,还应梦里逢。

(0)
拼音版原文全文
bǎitáishānsēng
táng /

shàngfāngwéishìchándìngduìshānróng
xíngdàolínchízhāitīngyuǎnzhōng

téngjiùshùxiǔshíluògāofēng
xiàngyúnjiānjiànháiyìngmèngféng

注释
上方:山顶上。
唯一室:唯一的静室,指修行的地方。
禅定:佛教修行的一种方法,通过静坐冥想达到心无杂念的境界。
山容:山的外观、景色。
行道:行走的道路,也指修行之路。
临:靠近。
孤壁:陡峭的崖壁。
持斋:遵守吃斋的规定,不吃荤腥。
远钟:远处传来的钟声,通常指寺庙的钟声。
枯藤:干枯的老藤。
离:脱离,离开。
旧树:原来生长的树木。
朽石:腐烂的石头。
落:掉落。
高峰:高山的顶端。
不向:如果不是在。
云间:云雾之中。
见:看见,相遇。
还应:或许,可能。
梦里逢:在梦中相遇。
翻译
在山顶的静室中,坐禅面对着山的景致。
行走道路靠近陡峭崖壁,吃斋时听见远处寺庙的钟声。
干枯的老藤离开了原来的树木,腐烂的石头从高山上滚落。
若不是在云雾中相见,也许就会在梦里相逢。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僧人在柏台山的生活情景。"上方唯一室,禅定对山容"表达了僧人独自一人,在高处静坐修行,对着山的气势,这里体现了佛教中修行者的孤寂与超脱。"行道临孤壁,持斋听远钟"则展示了僧人的日常生活,他沿着小路前行,面对着孤独的墙壁,同时他遵守斋戒,聆听着远处传来的钟声,这些都增添了一种超凡脱俗的氛围。

接下来的"枯藤离旧树,朽石落高峰"描绘了自然界的衰败与沧桑,枯藤不再依附于旧树,而是独立存在,朽石则从高山上坠落,这些形象暗示了一种时间流逝、物变的哲思。

最后两句"不向云间见,還應梦里逢"表达了诗人对僧人的认识,他不再企图在现实世界中寻找或理解这位僧人,而是认为只有在梦境中才能偶遇到这种超脱尘世的存在。这也反映出诗人对于禅者的生活态度的一种浪漫化和神秘化的想象。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界与僧人的生活状态的描绘,展现了一种清净、宁静而又超凡脱俗的意境。

作者介绍
于鹄

于鹄
朝代:唐

于鹄,大历、贞元间诗人也。隐居汉阳,尝为诸府从事。其诗语言朴实生动,清新可人;题材方面多描写隐逸生活,宣扬禅心道风的作品。代表作有《巴女谣》、《江南曲》、《题邻居》、《塞上曲》、《悼孩子》、《长安游》、《惜花 》、《南溪书斋》、《题美人》等,其中以《巴女谣》和《江南曲》两首诗流传最广。 
猜你喜欢

过徐州谒闵祠三首示周生荣朱兼寄州守陆生时望掌教周生易·其三

数言全母出真诚,兼善无妨见父明。

惭愧听听国多妒,祠前三叹绕阶行。

(0)

九日泉山

九日泉山登翠微,三茅旁望咏风归。

千寻流上三挥洗,万仞峰头一振衣。

(0)

万竹尹先生为人孝谨有似万石君建故作诗表之

竹石元来不必分,竹精神是石精神。

若教万竹论封爵,可配当年万石君。

(0)

早出仪凤门过狮子山有感而作

忧世山容蹙,还过狮子山。

即愁狮子吼,未放豹韬閒。

戍卒反金革,天兵压玉关。

如闻飞檄报,生缚渠魁还。

(0)

送大都宪胡先生考绩之京

中丞新画鹢,迤逦傍春行。

北去频瞻斗,南还未计程。

三载虽论绩,诸边尚用兵。

奇才本无最,天诏下青冥。

(0)

寿故李少师母太夫人九十

寿域开何处,西涯近斗杓。

帝师推八座,母范著三朝。

已见曾孙宴,还誇后物凋。

偷桃惭匪朔,爱听幔亭谣。

(0)
诗词分类
悼亡 叙事 除夕 怀远 托物言志 七夕节 乐观 地点 抒情 赠答 写雪 西湖 写水 生活 愤慨 忧国忧民 思亲 伤感
诗人
韩肖胄 孙周卿 崔子向 封彦卿 乐昌公主 孙偓 刘羲叟 畅诸 吕让 裴耀卿 阎济美 郭茂倩 李宗勉 毕世长 傅光宅 李阳冰 祝钦明 蔡延庆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