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国令他魏国愁,渡江投水暗随流。
虽然寸土居无动,争奈双林树半秋。
梁国令他魏国愁,渡江投水暗随流。
虽然寸土居无动,争奈双林树半秋。
这首诗以深邃的哲理和生动的比喻,展现了作者对于生命、存在与时间流转的深刻思考。通过“梁国令他魏国愁,渡江投水暗随流”的开篇,诗人巧妙地运用了历史上的两个国家——梁国与魏国,来象征人生的起伏与变化,如同历史的潮流一般,不可逆转。渡江投水,暗喻着生命的无常与追求解脱的决心。
接下来,“虽然寸土居无动”一句,进一步深化了这种对生命本质的探讨。寸土,象征着个体的存在空间,即便身处其中,也难以改变其本质的静止与不动。这反映了诗人对于个体在宇宙洪流中渺小而无力的感慨。
最后,“争奈双林树半秋”则以自然界的景象作为隐喻,双林树半秋,既描绘了秋天树木凋零的景象,也暗示了生命的衰败与终结。这一句不仅表达了对自然规律的尊重,更蕴含了对人生短暂与无常的深刻理解。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历史、自然现象的抽象化处理,表达了对生命意义、存在价值以及时间流逝的深刻反思,展现了宋代佛教思想与中国古典文学融合的独特魅力。
东城兀高峰,爽气浮翠微。
霞光射岩壁,中有寒泉飞。
上方金仙家,煌煌启双扉。
栏干出云表,目可了四围。
我来久不下,幡影移斜晖。
风吹月中桂,天香满人衣。
远渚凫雁落,前岭牛羊归。
尚此恋幽胜,不能手聊挥。
积雨已逾月,久妨于此行。
云山劳梦想,风日幸晴明。
常爱往来处,尽皆苔藓生。
一壕新草木,强半不知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