丰山迤逦来何许,山下一潭广且深。
中有五龙能作雨,旱时三日洒为霖。
当年驻跸多神贶,昭□祠宫出帝心。
宸笔奎文光汉碣,共传柏子是桑林。
丰山迤逦来何许,山下一潭广且深。
中有五龙能作雨,旱时三日洒为霖。
当年驻跸多神贶,昭□祠宫出帝心。
宸笔奎文光汉碣,共传柏子是桑林。
这首明代诗人黄廷用的《柏子漂(其一)》描绘了一幅山水景象,富有神秘色彩。首句“丰山迤逦来何许”,以疑问的方式引出丰山的蜿蜒而来,给人以遐想空间。接着,“山下一潭广且深”描绘了山脚下开阔而深邃的水潭,暗示着潭中可能蕴含着不凡的力量。
“中有五龙能作雨,旱时三日洒为霖”更是奇特想象,将潭中的水与神话中的五龙相连,寓意潭水具有降雨的能力,能在干旱时节带来甘霖,体现了古人对自然的敬畏和对水源的崇拜。
“当年驻跸多神贶,昭□祠宫出帝心”回忆起过去某个重要时刻,皇帝曾在此驻足,感受到神灵的恩赐,因此修建了祠宫,表达了对皇家恩典的敬仰。最后一句“宸笔奎文光汉碣,共传柏子是桑林”,“宸笔”指皇帝的手笔,“奎文”象征文采,“汉碣”则代指碑文,整体上赞美了皇帝的文治武功,同时提及“柏子是桑林”,可能是借柏子树来象征古老而神圣的桑林传说,增添了历史的厚重感。
整首诗通过丰富的意象和神话元素,展现了丰山及其潭水的神奇魅力,以及其在历史上的重要地位,体现了明代文人对自然景观的赞美和对历史文化的追忆。
程苏中兴什,同庵有后前。
前朝沙门首,辨净超卓然。
耆宿失闻聪,饫参馀小全。
龙泓风篁巘,荏苒二十年。
缁俦几换易,岩崿岂变迁。
亭亭百岁杉,泠泠九渊泉。
梵音扰龙性,玄解忘鱼筌。
有客辇瑰诡,无情施缯钱。
佛法伫隆兴,般若须人传。
更令观刹丽,但俾子孙贤。
三空正觉路,一喻实相圆。
不替人天师,重新演教禅。
我昔见子京邑时,须发如漆无一丝。
今年相见颍昌市,霜雪满面知为谁。
故人分散隔生死,孑然惟以影自随。
怜子肝心如铁石,昔所谓可今不移。
世间取舍竟谁是,惟有古佛终难欺。
嗟哉我自不知子,意子清净持律师。
忽然微笑不言语,袖中锦绣开新诗。
可怜相识二十载,终日对面初不知。
蚌含明珠不肯吐,暗行沙底藏光辉。
蚌为身计良可耳,旁人不悟宁非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