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咏草书势答董思白宗伯》
《咏草书势答董思白宗伯》全文
明 / 邝露   形式: 古风

应龙游卿云,首尾不一见。

纵横驭六气,出入乘万变。

天门俨威神,朱衣缨琼弁。

草木待甲坼,鳞羽自联串。

鬼神任屈信,帝王迭兴禅。

神潜道斯升,时亢理必贱。

胜境了莫追,过地岂再践。

永言体诸身,可以谢善卷。

(0)
鉴赏

这首诗以“咏草书势答董思白宗伯”为题,由明代末年至清代初期的诗人邝露所作。诗中以应龙游卿云的意象开篇,象征着草书的灵动与自由,首尾不一见,纵横驭六气,出入乘万变,描绘出草书笔法的千变万化和不可捉摸的韵律美。

接着,诗人将视线转向天门,用威严的神灵形象来比喻草书中的结构与布局,朱衣缨琼弁则象征着草书中的点画与线条,既庄重又充满活力。草木待甲坼,鳞羽自联串,进一步将草书与自然界的生长规律相联系,暗示草书如同生命般充满生机与变化。

鬼神任屈信,帝王迭兴禅,这一句将草书的创作过程与历史的更迭相融合,表达了草书艺术在不同文化背景下的传承与发展。神潜道斯升,时亢理必贱,则强调了草书艺术的内在精神与外在表现之间的关系,以及其在不同时间与空间中的价值与地位。

最后,诗人提到胜境了莫追,过地岂再践,表达了对草书艺术独特魅力的赞美,同时也提醒人们珍惜并传承这一艺术形式。永言体诸身,可以谢善卷,则是诗人对自身修为与草书艺术之间关系的深刻思考,以及对前辈大师善卷的敬仰之情。

整首诗通过丰富的意象和深邃的哲理,展现了草书艺术的独特魅力及其在文化传承中的重要地位,同时也体现了诗人对艺术与人生的深刻感悟。

作者介绍

邝露
朝代:明

(1604—1650)明末清初广东南海人,原名瑞露,字湛若。诸生。历游广西、江苏、浙江间,在桂遍历诸土司辖地,悉知其山川风土。唐王立于福州,官中书舍人。永历中,以荐入翰林。清兵破广州,抱古琴绝食死。工诗善书,有《赤雅》、《峤雅》等。
猜你喜欢

呈寿冈先生

我行上萧滩,惨澹无与适。

肩舆问何诣,扬雄一区宅。

地虽占城隅,野澹绕修碧。

主人谁何辈,盖代文章伯。

喜我过其庐,倒屣相应接。

似闻杜陵翁,一饭无俗客。

如何重留我,更道鸡黍窄。

谈间虽文字,往往先名节。

我语固多狂,公亦不我折。

为言古今人,耽诗信痴绝。

身名两弃置,死若堕霜叶。

公言盖有激,我亦因启发。

莫将梦中事,重对痴人说。

此语竟云何,梵志翻著袜。

(0)

杂兴四首·其一

家居百金货,富可千金敌。

持行鬻于市,曾微一钱直。

人或不汝知,汝售无固急。

邂逅识真者,百金还复得。

(0)

杂兴四首·其四

良农之于田,曾匪一日力。

耕耘各以时,志在秋有穫。

其间罹水旱,亦是天地德。

汝不替厥功,后当值丰殖。

(0)

有怀子肃读其诗卷因成数语

退之以文鸣,馀事尤长诗。

名家贾孟流,未必踰于斯。

渊明工五言,亦有归来辞。

乃知意到处,百发无一亏。

孙侯绝人才,诗文俱中规。

究其所源流,盖匪一日基。

有如审言门,遂至杜拾遗。

馀波被芝兰,同功有埙篪。

嗟予晚闻道,未易等级推。

剧谈每从容,瞠若莫可追。

闲窗念从公,两脚如絷维。

探囊获新句,亦足慰所思。

(0)

久不看镜须之白者众矣得数语寄成父兼示儿侄

始白才二三,今白乃四五。

萧萧十数茎,底用更缕数。

年来悼亡悲,老至作诗苦。

外形虽由中,不应遽如许。

叹息计此身,几何不埋土。

而此尚低回,悄悄受群侮。

弟能教儿书,儿足事吾圃。

吾岂不可归,兹为寄门户。

(0)

十四日二首·其一

梅开在高冈,仰望不可攀。

微风一动摇,落片纷斓斑。

下者隐幽閟,丛然榛棘间。

著根近溪流,堕地即水湾。

是物佳莫匹,在处堪解颜。

扶藜曳芒屩,永日不得还。

(0)
诗词分类
写鸟 亲情 音乐 宫怨 贬谪 相思 惜春 惜时 宴会 桃花 愤世嫉俗 怀才不遇 长江 松树 写风 写草 气节 沧桑
诗人
祖咏 唐珙 黄公绍 晁公武 焦竑 符曾 戴冠 冯道 蒋防 曹禾 陶翰 冯梦龙 查升 孙奇逢 陆羽 陆希声 刘邦 卢谌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