昔年张复之,来乘寇乱馀。
三春虽宴赏,四野犹艰虞。
遂移踏青会,登舟恣游娱。
戒备渐解弛,人情悉安舒。
垂兹五十年,材哲不敢踰。
愚来再更朔,遽及仲春初。
綵舵列城隈,画船满江隅。
轻桡下奔濑,纵舆临精庐。
因思贤守事,所作民乃孚。
慈惠未为大,大者其忘诸。
昔年张复之,来乘寇乱馀。
三春虽宴赏,四野犹艰虞。
遂移踏青会,登舟恣游娱。
戒备渐解弛,人情悉安舒。
垂兹五十年,材哲不敢踰。
愚来再更朔,遽及仲春初。
綵舵列城隈,画船满江隅。
轻桡下奔濑,纵舆临精庐。
因思贤守事,所作民乃孚。
慈惠未为大,大者其忘诸。
这首诗描绘了一场在春天举行的江上游乐活动,诗人田况以细腻的笔触记录了当时的情景。开篇便提及“昔年张复之”,可能是在引出某个历史事件或人物,作为背景设定。而后“三春虽宴赏,四野犹艰虞”则表达了一种对比,即自然界虽然已经进入了第三个春天,但周围环境仍然显得有些荒凉和困顿。这可能隐含着诗人对现实的某种感慨。
接着,“遂移踏青会,登舟恣游娱”一句,诗人的情绪似乎轻松起来,他参加了一个在野外举行的宴会,然后乘船去享受江上的游乐。这里的“戒备渐解弛,人情悉安舒”可能是指当时社会秩序逐渐恢复,人们的情绪也随之变得平和。
诗中“垂兹五十年,材哲不敢踰”一句,显示出诗人的谦逊,他认为自己五十岁的年龄对于深邃的智慧来说还不足以自诩。紧接着,“愚来再更朔,遽及仲春初”则是对时间流转的一种感慨,可能是在反思生命和时光的价值。
在后面的文字中,诗人详细描绘了江上的景象:“綵舵列城隈,画船满江隅。轻桡下奔濑,纵舆临精庐。”这里的“綵舵”、“画船”等意象生动地展现出当时盛大的游乐场面。
最后,“因思贤守事,所作民乃孚。慈惠未为大,大者其忘诸”可能是在表达诗人对于理想官员的期望,他们应当关心百姓,施行仁政,而不是追求个人的功业和名声。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观和人文活动的描绘,传递出一种平和与期待的情感,同时也流露出诗人对社会现实的深刻洞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