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宾在何处,置亭春山巅。
顾余寂寞者,谬厕芳菲筵。
视听日澄澈,声光坐连绵。
晴湖泻峰嶂,翠浪多萍藓。
何以逞高志,为君吟秋天。
嘉宾在何处,置亭春山巅。
顾余寂寞者,谬厕芳菲筵。
视听日澄澈,声光坐连绵。
晴湖泻峰嶂,翠浪多萍藓。
何以逞高志,为君吟秋天。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生动的山间春景图。"嘉宾在何处,置亭春山巅"一句,以一个问题的形式引出了整个画面:有贵宾来到高高的春日山巅上,他们或许是文人墨客,或是士大夫之类的人物,而他们置身于一座亭子里。这里的“嘉宾”二字给人以尊贵和谐的感觉,体现了作者对来访者的礼遇与期待。
"顾余寂寞者,谬厕芳菲筵"这两句,通过“顾”字表达了诗人对周围景致的审视。这里的“寂寞”形容山中之静谧,而“谬厕芳菲筵”则是说这些美好的景色似乎都在为诗人的心情和意志做着铺垫,准备好了一幅画卷,让人一看便如痴如醉。
"视听日澄澈,声光坐连绵"两句中,“视听”指的是通过眼睛和耳朵感受的景象与声音。这里强调的是春天清新的气氛,以及声音和光线在这个宁静之地交织成一幅美妙的画面。
"晴湖泻峰嶂,翠浪多萍藓"这两句描写了山中的湖泊、峰峦以及波涛。"晴湖"指的是阳光照耀下的湖泊,水面平静而清澈;"泻峰嶂"则形容山峰的峻险和连绵不绝。"翠浪多萍藓"中的“翠浪”是绿色的波涛,而“萍藓”指的是湖泊中生长的水草,这些植物在春天更显得繁茂。
"何以逞高志,为君吟秋天"最后两句,诗人似乎是在追问自己为什么要置身于这样的山巅之上,而后一句“为君吟秋天”则表明了诗人的初衷:在这春意盎然的景致中,他想要吟咏出属于秋天的情感。这里的“逞高志”意味着诗人不仅想把握眼前的美好,也希望通过这种环境来激发更为深远的情怀和理想。
总体来说,这首诗通过对春日山巅之景的细腻描绘,表达了诗人对于自然之美的享受与追求,以及内心高洁志向的展现。
村居不记元夕期,田蚕镫火俗异宜。
但馀林月光陆离,所期不来空赋诗。
明朝风作后日雪,祇道来期中已辍。
今朝小霁泥未乾,或报门前有车辙。
我穷政尔落荒山,跫然忽复解我颜。
平生交旧固多矣,风味如此端亦悭。
梅虽已谢兰可掘,有酒纵漓醅可拨。
为子一醉莫深辞,更要好诗书岁月。
故里归来迹转浮,是身投老计何由。
山中阅世松筠老,江上随波雁鹜流。
揽鬓不堪供潦倒,诵诗犹及问朋游。
西邻徐孺今文伯,我尔俱当让一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