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浙昨逢荒,欣知菜麦穰。
小资助苍赤,未接济青黄。
市价应差减,民情庶免惶。
西成尚遥在,越望即宁康。
两浙昨逢荒,欣知菜麦穰。
小资助苍赤,未接济青黄。
市价应差减,民情庶免惶。
西成尚遥在,越望即宁康。
这首诗是清朝乾隆皇帝弘历所作,题为《浙省菜麦有收诗以志慰》,通过简练的语言描绘了浙江地区菜麦丰收的情景,并表达了对当地百姓生活改善的欣慰之情。
首句“两浙昨逢荒”,点明了浙江地区曾经遭遇的灾荒,暗示了之前农民生活的艰难。接着,“欣知菜麦穰”一句转而表达出诗人得知菜麦丰收时的喜悦心情,一个“欣”字生动地展现了诗人内心的激动与满足。
“小资助苍赤,未接济青黄”两句,进一步说明了丰收对于百姓的重要意义。这里的“苍赤”和“青黄”分别指代百姓和即将成熟的作物,通过“资助”和“接济”的描述,形象地表现了丰收对于缓解百姓生活压力、保障粮食供应的关键作用。
“市价应差减,民情庶免惶”则从经济和社会层面进一步阐述了丰收带来的积极影响。丰收使得市场物价有所下降,稳定了民众的生活,减少了他们的担忧和恐慌情绪。
最后,“西成尚遥在,越望即宁康”两句,既是对当前丰收景象的肯定,也寄寓了对未来丰收的期待。其中,“西成”可能是指西部地区的收成情况,“越望”则是对未来的展望,表达了诗人希望不仅当前,未来也能持续丰收,带给百姓安宁与康乐的愿望。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浙江菜麦丰收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对民生的关注与关怀,以及对社会和谐稳定的美好愿景。
偏袒右肩赤一膊,开颜含笑不作恶。
广深莫种金莲花,故使浮杯衬双脚。
心既忘形亦忘怖,徒使旁观毛发竖。
本无行止令人图,竟到彼岸归何处。
我知画者意识真,是故古来传至今。
亦无此心可得惊,亦无此身可得沈。
浪头乘风正得路,不动庄严几时去。
从今不往亦不还,一幅之间作常住。
君不闻古人祇作如是观,请公莫问何以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