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山如马首,一一奔洞庭。
小舟过其下,幸哉波浪平。
大澧沅澬湘,大江风忽怒。
起我舟如叶,轻或升千丈,坡或落千丈。
坑回望九马,山政与大浪。
争如飞鹅车,炮打雎阳城。
又如白狮子,山下跳鬇鬡。
须臾入别浦,万死得一生。
始知茵席湿,尽覆杯中羹。
九山如马首,一一奔洞庭。
小舟过其下,幸哉波浪平。
大澧沅澬湘,大江风忽怒。
起我舟如叶,轻或升千丈,坡或落千丈。
坑回望九马,山政与大浪。
争如飞鹅车,炮打雎阳城。
又如白狮子,山下跳鬇鬡。
须臾入别浦,万死得一生。
始知茵席湿,尽覆杯中羹。
这首诗是宋代词人姜夔的《昔游诗十五首》中的第三首,描绘了乘船航行在湖南洞庭湖一带的壮丽景色和惊险体验。诗人以生动的比喻描绘了山水的动态之美,将九座山峰比作马首,形象地展示它们连绵起伏奔向洞庭湖的壮观景象。
“小舟过其下,幸哉波浪平”写出了诗人乘舟经过时的庆幸,然而接下来的“大澧沅澬湘,大江风忽怒”则展现了风起浪涌的突变,船只如同树叶般随风摇摆,时而升至千丈高,时而跌落千丈深,生动刻画了自然力量的狂野。
诗人运用“争如飞鹅车,炮打雎阳城”和“又如白狮子,山下跳鬇鬡”这样的比喻,进一步强化了风浪的猛烈和船只的颠簸,同时也寓含了对危险的想象和对生存的挣扎。最后,“须臾入别浦,万死得一生”表达了经历惊险后得以脱险的庆幸,以及对生命的珍视。
整首诗通过丰富的意象和生动的比喻,展现了诗人对自然景观的独特感受和个人经历的深刻反思,既有豪放的气势,又有细腻的情感表达。
平生寡所谐,疏拙以自守。
天钟凿枘性,人弃我独取。
世道方荆榛,营利不绝口。
我欲挽衰俗,每每掣其肘。
仕版谓假途,何用医国手。
再拜谢诲言,古人贵不苟。
乘田与委吏,勤勤鲁中叟。
吾心不可昧,岂问人知否。
此意当与谁,寄我二三友。
野性与俗违,澹然都无营。
窗前水苍玉,未能独忘情。
对之三伏中,爽气高秋横。
数竿亦已好,况此繁阴成。
中虚洞无物,节劲老更清。
霜雪自凌厉,柯叶长敷荣。
物意有相合,人心原自明。
僻居寡朋侪,命汝为友生。
虽无切磋语,而有清越声。
入耳久亦佳,此意不可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