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性与俗违,澹然都无营。
窗前水苍玉,未能独忘情。
对之三伏中,爽气高秋横。
数竿亦已好,况此繁阴成。
中虚洞无物,节劲老更清。
霜雪自凌厉,柯叶长敷荣。
物意有相合,人心原自明。
僻居寡朋侪,命汝为友生。
虽无切磋语,而有清越声。
入耳久亦佳,此意不可名。
野性与俗违,澹然都无营。
窗前水苍玉,未能独忘情。
对之三伏中,爽气高秋横。
数竿亦已好,况此繁阴成。
中虚洞无物,节劲老更清。
霜雪自凌厉,柯叶长敷荣。
物意有相合,人心原自明。
僻居寡朋侪,命汝为友生。
虽无切磋语,而有清越声。
入耳久亦佳,此意不可名。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袁燮所作的《咏竹二首(其二)》。袁燮以咏竹为主题,展现了他对竹子的独特感受和欣赏。诗中,他赞美了竹子的野性和超脱世俗的品性,即使在炎热的三伏天,竹子也能带来高秋般的清爽气息。诗人特别欣赏竹子的中空通透、节骨挺拔,以及经霜雪洗礼后依然茂盛的景象,认为人与竹子心意相通,有着相似的清高之志。
诗人身处偏僻之地,朋友稀少,却将竹子视为知己,尽管没有深入的交谈,但竹子的清脆声音给他带来了长久的愉悦。最后,他以“此意不可名”表达对竹子深深的情感,难以用言语完全形容。整首诗通过咏竹,寓言了诗人自己的人生态度和理想追求。
北雁南飞大泽秋,日斜风急正登楼。
古今事改天堪问,舟楫功深地要愁。
醉后闭门山冷落,起来支枕海横流。
年年八月浮查去,万一牵衣宿斗牛。
自渝至荣四日雨,车中受苦艰难尽。
来时未晚下鹰关,午前始发木稗镇。
今年夏暵补秋泞,一路上回兼下噀。
时时陌上雇人抬,超海越山不能寸。
永川城中灯火出,方丈蓬莱望中近。
诘朝出城方就道,连车前挡等馀困。
挨到荣昌始畅行,雨打头巾向风进。
有时轮子又生角,真嗟骑马如蛙钝。
乃瞻衡宇天忽晴,如此畸人走乖运。
或笑临行盍笱将,事外哓哓只增忿。
车班班兮六百里,本按常程不求迅。
胡为使我终日饥,一笑载途餐一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