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武非文疣累同,经年跃马愧从戎。
毁家不作宏微计,策杖难追邓禹踪。
戚戚襟怀伤永日,堂堂旗鼓想英风。
丈夫快意昆崙夜,未歇笙歌已立功。
非武非文疣累同,经年跃马愧从戎。
毁家不作宏微计,策杖难追邓禹踪。
戚戚襟怀伤永日,堂堂旗鼓想英风。
丈夫快意昆崙夜,未歇笙歌已立功。
这首诗《书叹(其二)》由清代诗人林占梅所作,通过对比与反思,表达了诗人对个人命运与时代背景的深切感慨。
首联“非武非文疣累同,经年跃马愧从戎”,诗人自比为既非武将也非文人,如同身上的赘疣,虽经年累月骑马征战,却因身份不符而感到羞愧。这里运用了比喻的手法,形象地描绘出自己在战乱年代中尴尬的身份地位。
颔联“毁家不作宏微计,策杖难追邓禹踪”,进一步揭示了诗人的内心矛盾。他为了国家和理想,不惜牺牲家庭,但又无法像历史上的英雄人物邓禹那样,实现宏图大业。这句诗反映了诗人对自身能力与时代机遇之间差距的无奈与自责。
颈联“戚戚襟怀伤永日,堂堂旗鼓想英风”,表达了诗人内心的忧郁与对英雄气概的向往。面对漫长的岁月,诗人感到自己的心怀充满悲伤,同时,他想象着那些英勇将领的旗帜与鼓声,渴望能拥有那样的豪情壮志。
尾联“丈夫快意昆仑夜,未歇笙歌已立功”,诗人以“丈夫”自许,表达了对自由与快乐生活的向往。即使在夜晚的昆仑山上,他也能享受音乐与欢歌带来的乐趣,并且认为这样的生活本身就已是一种成就。这一联体现了诗人对现实与理想的双重追求,以及对个人价值的深刻思考。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情感描绘和深刻的自我反思,展现了诗人对个人命运、时代背景以及理想追求的复杂情感。
溪流贯清江,湍濑亘百里。
龙蛇几盘纡,雷雨忽奔驶。
石横状穿凿,怪力祖谁氏。
突如见头角,虎豹或蹲峙。
横杠互枝柱,小艇俄纷委。
蘋藻翳泓澄,松竹荫崖涘。
两山束鸟道,侧岸数鱼尾。
缭然閟深幽,梵字叠危址。
钟呗杂滩声,亭台森水底。
凭栏几游目,杖策时临履。
酒杓间茶铛,棋枰延昼晷。
放怀得天倪,清啸谢尘滓。
忽忘儿女缚,似接嬴秦子。
顾予拙谋身,霜鬓飒垂耳。
雅意在延龄,丹砂夙充饵。
焉得兹结庐,帐念远桑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