绕竹沿崖一径垂,穿山飞玉落芳池。
林深坐觉尘埃远,岩润长含雨露滋。
双鲤对浮波面石,一纶难掷掌中丝。
月明归路烟霞外,更与山公再订期。
绕竹沿崖一径垂,穿山飞玉落芳池。
林深坐觉尘埃远,岩润长含雨露滋。
双鲤对浮波面石,一纶难掷掌中丝。
月明归路烟霞外,更与山公再订期。
这首诗描绘了一处幽静的自然景观,通过对山水竹石的细腻描写,展现了诗人与大自然和谐共生的意境。"绕竹沿崖一径垂"开篇便营造出一种错落有致、层次分明的山林景象,"穿山飞玉落芳池"则以动态的笔触勾勒出水流潺潺、清澈见底的美丽画面。诗人在这静谧中寻得一处坐所,感叹"林深坐觉尘埃远",表达了对世俗纷扰的超脱和对内心宁静的向往。
接下来的"岩润长含雨露滋"更是用生动形象传递出山石间湿润的生命力与自然的恩赐。诗中还巧妙地融入了对鱼儿戏耍的观察,"双鲤对浮波面石,一纶难掷掌中丝"不仅展现了水生生物的活泼可爱,也暗示了一种生命力与自然和谐共处的哲思。
最后,诗人在月色朦胧中归途,心境愈发淡定。"月明归路烟霞外,更与山公再订期"表达了对大自然之美的无限向往,以及对未来生活简单而深远的期待。这不仅是时间上的约定,更是一种精神层面的契约。
总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描写和深邃的哲思,构建了一幅生动的山水田园图,让读者仿佛能够感受到那份与自然息息相关的情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