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邻西晋寺,门对大茅峰。
刘向传经处,空斋落夜钟。
家邻西晋寺,门对大茅峰。
刘向传经处,空斋落夜钟。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宁静而深邃的隐居生活画卷。首句“家邻西晋寺,门对大茅峰”,以简练的语言勾勒出居住环境的古朴与幽静,西晋寺与大茅峰作为背景,不仅增添了历史的厚重感,也暗示了诗人所在之地远离尘嚣,充满了自然与人文的和谐共存。
接着,“刘向传经处”一句,巧妙地将历史人物刘向与当前的居住环境联系起来,通过“传经”这一行为,不仅体现了知识的传承,也暗含着对传统文化的尊重和向往。同时,这里的“处”字,既指刘向曾经讲学的地方,也象征着诗人内心追求的精神家园。
最后一句“空斋落夜钟”,将画面推向高潮。在寂静的夜晚,空荡荡的书房中传来悠长的钟声,这不仅是时间的流逝之声,更是心灵深处的回响。钟声似乎在诉说着时间的永恒与生命的短暂,引人深思。同时,这一场景也营造出一种超脱世俗、寻求内心平静的意境,表达了诗人对精神自由和内心宁静的渴望。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欣赏、对历史文化的敬仰以及对内心世界的探索,是一首富有哲理意味的佳作。
天地茫茫,愁无尽、销愁无术。
应只有、浇愁惟酒,不烦蔘术。
花下频招松下鹤,盘中又检山中栗。
料吾身、烂醉是生涯,须千日。梦欲醒,庄周漆。
心常醉,刘伶匹。任挥毫草檄,请缨投笔。
薄劣自甘糟粕劳,不才且入山林密。
抚长锥、终岁处囊中,何由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