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是北宋时期的文学家刘子翚所作,名为《寄魏元履》。通过这首诗,我们可以感受到诗人深厚的情感和对友人的思念。
"世情事虚文,十幅了一书。片言倒肺腑,子独不佞予。"
开篇即表现了诗人对世间万象的观察与思考,以及他对于文字记录的态度。"十幅了一书"可能指的是诗人对友人的信件或作品进行了整理和回顾,而"片言倒肺腑"则显示了诗人内心深处的情感波动,尽管如此,他却没有将这些情感直接表达给对方。
"班班眼中秀,学胆谁似渠。平生几两屩,踏破牛斗墟。"
这几句描绘了一种清贫自守的生活状态和诗人内心的坚韧不拔。"班班眼中秀"可能是形容诗人的内在修养或对美好事物的追求,而"学胆谁似渠"则是在寻找可以与之相比的心灵支柱。后两句通过对日常生活琐碎事物的描写,展现了诗人对于平淡生活的态度。
"小言谒侯门,大言叫天都。归来辟存室,默坐追亡逋。"
这里诗人表达了在社会上发声和内心世界的沉思之间的矛盾。他既有意向外界传递自己的思想,又有返回私人空间,静坐思考过往的心境。
"床头著韦编,盘礴万古初。时拈纸上语,破的妙有馀。"
这几句诗描绘了诗人对书籍和文字的珍视,以及他对于知识传承的态度。通过"床头著韦编"这一细节,我们可以感受到诗人对古籍的敬重,而"时拈纸上语"则表明了他对于书写的热爱。
"已甘酬对难,舌本噤不舒。矧予在半流,所见方模糊。"
这几句通过形容诗人面对困境时的内心感受和语言表达上的艰涩,传递了一种对于自我认知和言语能力局限性的反思。
"蜗涎不自润,讵敢相沾濡。"
这里诗人表现了对自己文字作品可能带来的影响的谦逊态度,以及他对于不愿意让自己的创作干扰到他人的决心。
"人生强多知,于己固已疏。睫边遗太极,意上町六虚。"
这几句诗表达了诗人对生命和知识的理解,他认为在生活中应该有所为而不为,而对于自我的认知则显得模糊不清。
"狞猿絷尚跳,况乃拊槛呼。是神非吾神,滓秽政可奴。"
这几句通过生动的比喻,描绘了一种既有力量又带有一定无奈感的内心状态。诗人似乎在表达对某些外界力量的不满和抵抗。
"尝闻不远复,佩作三字符。煌煌杏坛春,一枝明清湖。"
这里诗人提到了一种对于美好事物的追求,以及他对于自然景观的赏析。
"蜂蝶未全知,佳处自不孤。惟予先著眼,时来采芳腴。何当共叩微,归性有顺涂。"
结尾部分,诗人表达了对美好事物的追求和对自然界中细小生命的观察,以及他对于内心世界与外在世界和谐统一的期许。
总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日常生活、个人情感以及对知识的追求等多个层面的描绘,展现了一个文学家的丰富内心世界和深邃的情感。